2023年度甘肃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十大亮点
2023年,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系统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建设农业强省为主要目标,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奋勇攻坚,努力推动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助推了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总站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致信表扬。现将2023年度甘肃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十大亮点发布如下:
一、农膜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积极稳妥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落实中央财政资金4.14亿元,组织全省60个重点覆膜县区、兰州新区和甘肃农垦集团应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126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50万亩,农膜源头防控得到进一步加强。利用省级财政专项“以奖代补”资金,扶持全省79个覆膜县区和兰州新区巩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正常运行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130家,回收网点1703个。湖南、内蒙古、宁夏等6个省份百余人先后赴我省交流考察,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甘肃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典型经验和鲜活样板。民勤县采取价格补贴方式整县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通渭县通过“1233+X机制”和“以旧换新”方式大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敦煌市采取“人+车+身份证+登记册”一体化登记的方式建立起规范的回收台账管理制度。全年我省先后4次在全国有关会议和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就甘肃农膜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7次报道。2023年全省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34%,连续7年稳定在80%以上,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要求的“十四五”末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的目标任务。2023年全省地膜残留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我省覆膜耕地亩均地膜残留量为1.3015公斤,地膜残留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残留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二、尾菜资源化利用特色明显。继续扶持流通集散重点县区开展尾菜处理利用“以奖代补”,采用肥料化、饲料化等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尾菜规模化处理利用能力。指导已建成尾菜处理利用企业的流通县区建立健全“政府补贴+菜库付费”的良性运营机制。建成1个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县,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和模式凝练总结,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治理模式。与6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拓展技术体系的深度和宽度,不断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能力。2023年全省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4.1%,尾菜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实行“月调度、季小结”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023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6.9%,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下达的91%的目标高出5.9个百分点。省站成功加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牵头成立的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省站站长顺利当选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初步建立全省受污染耕地动态监测年报制度,实现行业体系内动态监测数据成果共享。
四、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圆满完成。在全省扎实组织开展实地踏查和标准样地调查,普查数据国家审核通过率100%,基本掌握了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初步摸清了全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底数”。
五、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亮点纷呈。在全省重要渔业水域布设监测断面12个,开展监测项目16项,获得有效监测数据384组,监测区域覆盖面积19600公顷,动态反映我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最新状况。成功举办中国渔政亮剑2023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甘肃同步启动活动、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甘肃省2023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黄河流域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
六、一批生态农场被授予国家级称号。经组织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机构申报推荐,通过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结果公示等程序,8家农场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同时,由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组织全省农村能源系统同步申报,另有6家农场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全省共有14家农场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创建数量位列西部之首。临夏县天池高原生态农业责任有限公司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经验做法入选“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七、多项全国会议活动落地甘肃。2月28日,协助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举办第二届“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为主题,有力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科学使用回收农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9月12日,协助农业农村部在榆中县举办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各省代表现场观摩了我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点,我省典型做法再一次为全国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组织全省代表列席全国会议,了解当前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9月13日,组织在榆中县举办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完善工作思路、交流工作经验、强化工作措施,为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八、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监测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联合信息平台建设专业团队,成功构建了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数据库,开发了农田地膜残留采集系统APP,建成了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平台的正式上线运行,将有力提升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九、2项技术模式、10项案例被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收录为全国典型。我省探索形成的“废旧地膜再生造粒循环利用模式”“废旧地膜高值化利用模式”两大模式入选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十大模式》,该书收录的22个典型案例中,甘肃旱塬春玉米农田地膜机械化回收、甘肃会宁企业专营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等10项案例来源于我省。
十、体系能力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省站参与的《耕地土壤质量状况类别划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第十六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省站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甘肃省农田土壤N、P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站办公室获得“甘肃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肃州区、永靖县完成的《尾菜肥料化和基料化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永靖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得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天水市完成的《天水市尾菜无害化处理利用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获得天水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