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建立粪肥还田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绿色科持续发展
武都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机械使用率极低,还田成本高。为此,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过程中,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多方利益链接机制、种养循环结合等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全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春耕和秋播工作开始前期,武都区通过定期晒进度、比成效、晾问题、找差距,学经验,建立了“一周一统计、一周一上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完善粪污收购数量、出场数量等各环节台账,形成了全过程无死角监管机制。
建立多方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粪肥还田合同,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场(合作社)签订粪污收购协议、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签订粪肥施用服务合同。全面落实各自责任义务,实现需求互补、利益共赢,达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双目标”。
在种养循环结合机制方面,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所产生的粪污,通过种植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收集利用变废为宝,种植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生产的产品、秸秆、废菜和其他附属物又被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回收用做饲料,形成了种养循环结合机制。
此外,项目领导小组按照年初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的目标任务责任书,将试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五个一”绩效考核制度。
运行服务模式上,一是以乡镇为区域,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龙头”,形成“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村办合作社技术服务腐熟还田模式;二是有机肥生产企业通过和养殖场(户、养殖企业)签订收购(等价交换)粪污合同,形成“畜禽粪污+秸秆(尾菜、果渣)+有机肥+各自还田”的标准化模式;三是油橄榄企业、种植大户、农场收集粪污—堆沤腐熟—采用机械深施技术将粪肥还到种植基地,形成了“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企业)+集中还田”的标准化模式。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