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节水阻盐”组合拳破解中度盐碱耕地治理难题
2025年05月15日 甘肃三农在线
郑海燕
在南湖镇西井村建立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示范区 ,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撒肥机将黑色生物有机肥颗粒均匀铺撒,翻耕机紧随其后,锋利的旋耕刀破土而入,把肥料深翻入土,农技人员蹲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用卷尺仔细测量旋耕深度:“35厘米!达到耕种条件。”
民勤县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5500亩,因地制宜示范种植小麦、马铃薯、食葵、板蓝根、茴香、辣椒、籽用葫芦等耐盐碱作物,为盐碱地“披绿”探索新路径。
“中度盐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6‰,农作物出苗和保苗困难,俗称“见苗三分收”,现在我们要让盐碱地‘有盐无害’!”民勤县农技中心技术干部李政陆抓起一把混着肥料的土壤,仔细端详,又轻轻搓散,“秘诀就在这套‘节水阻盐’组合拳。”
在南湖镇西井村建立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示范区1个,面积4500、亩。主要以降低耕层盐碱障碍为核心目标,主推“机械旋耕+土壤调理剂+启动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机械旋耕+微生物菌剂+启动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机械旋耕+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机械旋耕+生物有机肥+功能性肥料”“机械旋耕+生物有机肥+酸性肥料”等5项综合技术模式;在南湖镇西井村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亩,同时建设智能控盐示范区540亩,主要对现有滴灌系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主推“机械旋耕+生物有机肥+土壤修复菌剂+功能性肥料+智能控盐系统”综合技术模式。
民勤县立足“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双轮驱动理念,将农艺深耕、化学调理、生物修复与工程改造等措施深度融合。通过6种差异化技术模式,实现“有盐无害”“吸盐抑害”目标:促使表层土壤盐碱快速下沉至地下,并有效阻断下层盐分上移,持续降低土壤盐碱含量,为农作物营造适宜生长环境 ,切实保障作物正常生长。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