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农技推广

秸秆变“金草” 武山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现场一派繁忙

2025年11月12日 甘肃三农在线 郑海燕

微信图片_20250924102750_89_12.jpg

深秋的武山田野,处处涌动着“变废为宝”的活力。在马力镇北顺村的甘肃兴北种植专业合作社,满载玉米秸秆的农用三轮车排成长队,轰鸣声中,秸秆被源源不断送入生产线,经过切碎、发酵、打包等工序,昔日的农业废弃物转眼变成牛羊爱吃的“营养餐”;与此同时,高楼镇玉林村的武山县程成饲草有限公司车间内,新购置的电动秸秆压块机、行走式压捆机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着将加工好的青贮、黄贮饲料装车,发往周边养殖场。

微信图片_20250924102750_88_12.jpg

作为武山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饲料化利用服务主体,这两个示范点正以“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模式高效推进。走进兴北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项目扶持下新购置的设备正有序运转。“我们正在扩建年加工2万吨的生产线,新建的3000立方米黄贮池已经投入使用。”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能力将从0.8万吨跃升至2万吨,新增1.2万吨处理量。

微信图片_20250924102754_93_12.jpg

在程成饲草的生产现场,技术工人正操控着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和输送机,将干燥秸秆加工后添加发酵剂,送入密封窖池进行黄贮处理。“通过微生物发酵或氨化处理,秸秆的蛋白含量和消化率大幅提升,成了养殖户抢着要的优质饲料。”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扩建后年加工能力将达1.4万吨,新增0.9万吨处理量,能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亩粮饲兼用玉米种植。

微信图片_20250924102749_87_12.jpg

据了解,秸秆饲料化加工需经过“收集—切碎—添加发酵剂—打包发酵—成品”的完整流程,青贮针对蜡熟期秸秆调节水分密封发酵,黄贮聚焦干燥秸秆补水加剂处理,氨化处理则通过喷洒尿素溶液提升饲料品质,食用前需晾晒散氨防中毒。这两个饲料化示范点的建设,不仅让秸秆告别了“田间焚烧”的命运,还带动马力、滩歌、高楼等周边乡镇的经营主体、村级集体和农户参与其中,预计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让农户通过出售秸秆实现增收 。

如今在武山,秸秆从“烫手山芋”变为“绿色宝藏”,既破解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难题,又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了稳定饲草来源,一条“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正加速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