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多措并举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提升耕地质量、挖掘产能潜力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要求,玉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乡村振兴为动力,以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提升为重点,推动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一、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
耕作层土壤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再生性,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粮食品质优劣。玉门市根据国家、省、市耕地质量监测建设要求,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按照每1万亩耕地1个样点的基本要求,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监测点1个,省级监测点5个,县级监测点87个。通过建立全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全方位收集全市农田肥料投入和耕地土壤动态变化数据信息,为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效果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撑。
二、积极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
按照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水平,对标先进县市做法,依托项目建设,建立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实行监测数据动态管理,进一步增强监测数据代表性,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提供技术支持。2020年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对玉门市2019年度耕地质量进行了调查监测与评价。玉门市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八等,其中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是高等级耕地,共占玉门市耕地面积的3.81%;四等地、五等地和六等地是中等级耕地,共占玉门市耕地面积的86.71%;七等地和八等地是低等级耕地,共占玉门市耕地面积的9.48%,玉门市总体耕地等级在中等水平,平均等级为5.21等,较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了0.06。
三、因地制宜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在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评价原则,集成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途径、方法,为国家粮食安全考核、耕地质量管理考核和领导离任审计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空间分析、层次分析、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效率和评价结果精准度。
四、强化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
为示范推广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新技术,在全市三个农业种植生态区域,安排不同区域、不同障碍因素、不同技术措施的试验示范,组装集成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技术模式。同时,加强与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省农科院等部门合作,不断探索总结适宜玉门市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为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玉门市将进一步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力度,继续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健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探索上下功夫,不断夯实耕地质量工作基础,搭建集成技术应用展示平台,促进全市耕地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编辑:秦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