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省农业农村厅制订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2019年04月03日 甘肃三农在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四川凉山召开的全国“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广西都安县召开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制订印发了关于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强调,通过发展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六大特色种养产业和劳务产业,力争使35个深度贫困县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长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个百分点,通过发展产业力争实现35个深度贫困县9万贫困户、41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重点抓好以下15项重点工作任务。

1.全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认真履行“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职责,指导35个深度贫困县区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品,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体系。进一步实化、细化“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落实好分产业、分年度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到人任务;加大财税、信贷、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特色种养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产业。
    2.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互补、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牛羊产业重点向35个深度贫困县区特别是甘南州、临夏州的深度贫困县区倾斜布局;苹果产业重点向静宁县等12个、蔬菜产业重点向靖远县等16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向渭源县等10个深度贫困县区倾斜布局;马铃薯产业项目要向适宜种植马铃薯的28个深度贫困县区倾斜布局。
    3.切实管好用好到户产业资金。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甘农发〔2018〕60号)文件精神,坚持“五个挂钩”原则,采取“填平补齐”的方式,按照制定的产业扶持标准和程序,足额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进一步管好用好到户产业资金,按标准和程序及时落实到户,对用于入股配股的资金,要慎重选择承接主体,确保入股资金安全和贫困户保底受益,坚决杜绝“一股了之。力争2019年“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区所有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4.积极推进“五小”产业发展。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制定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脱贫“五小”产业,进一步拓宽贫困农户增收门路,努力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扶贫产业体系。

5.着力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外引”和“自建”相结合的办法,2019年在35个深度贫困县区新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20家左右,力争每个深度贫困县依托主导产业引进培育1家综合实力强、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天祝县、渭源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德青源金鸡产业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积极推广海升集团、蓝天公司、中盛及中天羊业、康美牛业、前进牧业等产业扶贫带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推广“保底受益+按股分红”运作模式,因地制宜组合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联结方式,构建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6.做实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壮大万家合作社行动计划”和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建立市县乡三级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全面开展合作社辅导员全覆盖培训。2019年在35个深度贫困县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360家左右,坚持“紧密型”和“松散型”合作社共创,积极推广“庄浪模式”“宕昌模式”,鼓励合作社创新模式联合抱团发展。

7.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引导天津、青岛、厦门、福州等东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甘肃投资,在甘肃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甘肃贫困人口增收,邀请天津、青岛、厦门、福州等东部省市组织有合作意愿的东部企业到甘肃考察调研合作项目。充分发挥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作用,组织甘肃贫困地区企业、合作社开展特色种养农产品订单生产,提供具体合作项目,协商交流合作事项。

8.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巩固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政策、免收村集体行政事业性收费、清产核资、土地流转与整理出租、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多种措施,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办法,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2019年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

9.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全面完成2019年127个固定式果蔬保鲜库建设任务和37辆厢式冷藏车购置任务,实现对有需求的贫困村全覆盖,指导各地管好用好果蔬保鲜库及冷藏车,确保发挥应有的效益。

10.加快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加快构建从产地到终端的市场网络体系,在35个深度贫困县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品质好、有品牌的特色产业大县,支持新建一批具有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功能的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11.加大产品产销对接力度。充分发挥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带动作用,筹备组建六大特色产业产销协会和各级特色产业产销协会,联合营销队伍抱团出省,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成渝等终端大市场;继续办好各类特别是省级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诚邀全国八方客商来甘洽谈对接、议价签单,发挥好宣传推介促销作用。

12.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带动,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优质、安全、生态、绿色农产品,积极组织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确保“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增长8%以上。

13.着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按照“优先保障贫困户、兼顾特色产业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政策,支持各地开办“一县一(多)品”特色保险品种,认真做好农业保险计划任务落实和规范化管理,落细落小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农业保险入户工作,努力实现农业保险对所有贫困户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全覆盖。

14.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培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培训,在35个深度贫困县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7万人,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精准脱贫、技能提升等项目集中培训2.67万人、入户培训6.6万人,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15.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扶贫办关于印发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发〔2018〕59号)要求,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确保2月底前完成贫困户产业指导员选派聘任、制度建立工作。督促落实产业指导员技术服务、落实项目、宣讲政策、协调加入合作社、帮助销售农产品等职责,进一步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着力解决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