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促规范 多措并举抓提升——庄浪县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见实效
今年以来,庄浪县进一步拓展“庄浪模式”内涵外延,以建强自然村合作社,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社,创建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示范社为抓手,出意见、建制度,促规范、抓提升,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合作社由单一服务向生产经营、由松散发展向紧密联合转变,努力实现合作社发展主体多元、合作领域深化拓展、运行质量持续提高。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年初,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试行)》《庄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庄浪县产业发展指导员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划片包干、联系乡镇县级干部具体指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为合作社规范提升建立了责任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六级负责制,县级分片包抓领导统筹协调,加强调度。联系乡镇县级领导抓点示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产业发展和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县直部门包抓片长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为县级包片领导和联系乡镇领导及时提供政策依据、真实情况和对策建议。县直部门包片副片长及时深入包抓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困难问题、协调督促整改。乡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督促落实产业发展和合作社规范提升。产业指导员及合作社辅导员具体包抓定点村产业发展、自然村合作社建设、村级联合社组建、四级示范社创建等工作。各责任主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细化措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等3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由县委办负责协调召集会议,农业农村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督促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充分发挥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形成了成员单位职责明确、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三是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县四大家分管领导担任县级分片包抓总片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和果技中心主要领导担任县直部门包抓片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片长,县农业农村局和经管站业务人员担任县级包乡辅导员,乡镇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担任乡级辅导员,畜牧、农技、果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包村人员担任村级辅导员。共抽调703人组建了100个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每个辅导队负责3个行政村,由农业农村局指定或聘任,坚持“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合作社辅导体系,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二、探索创新模式,构建完善发展体系。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逐社规范、整体提升”的原则,以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内部管理、强化联结机制、实行订单经营、服务农民群众、推行标准生产、促销农业产品和防控经营风险为关键,依法办社、依法治社、依法兴社,探索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发展组织体系。一是国有公司推进型。按照“国有公司+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在先建立自然村合作社、靠实产业发展主体的基础上,由各行政村、各乡镇自下而上、依托经营主体和县农发公司分公司,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中选择3个以上有实体、销售广、能带富的合作社,分别组建村级、乡级种植业、林果业和养殖业联合社。国有农发公司依托种植业、林果业和养殖业3个子公司,分别组建3个对应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选举任命相应理事长、执行监事,补全建强“庄浪模式”关键环节。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农户”模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团体社员身份发起,依托龙头企业经营范围跨乡镇、跨村社联合3个以上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龙头企业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通过提供产品购销、农资和技术等服务,将本社社员和非本社社员维系带动起来;合作社发挥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作用,按企业要求组织社员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村级班子带领型。按照“村级班子+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农户”模式,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成立联合社,吸纳3家以上能运行、讲诚信、有基地、有实体的合作社加入,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增加农户收入。四是能人大户领办型。按照“能人大户+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农户”模式,由农村能人、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牵头兴办合作社或联合社,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分社分户经营核算,带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县累计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491个,其中新建自然村合作社49个,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社64个。
三、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规范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因地制宜、因社施策,扶持引导合作社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化优势,建立稳定性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向“好”转变。今年计划在每个有条件(有产业、有主体、有能人、会建账、有销售渠道)的自然村新建2个以上合作社,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社936家以上,创建国家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9家、市、县级示范社77家,各类合作社示范社达到241家。
(一)摸清底数存量,整体规范提升。逐社摸清现状,找准问题症结,严格区分出规范运行、基本运行、“空壳社”“休眠社”,按照章程法规核实注销“空壳社”“休眠社”,或依托实体规范变更,有效维护入社农民利益,确保合作社性质不走样、服务有保障、经营有收益,促进合作社合规合法、良性发展,建立合作社生产组织、资金投入、产销对接和风险保障“四大体系”,全力推行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和营销品牌化。目前,已核实注销“空壳社”27个、变更登记“休眠社”22个、规范提升451个,9月底全面整改到位,实现高质量运营、全产业链发展、多元化销售、多渠道增收目标,推动“庄浪模式”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引导联合组建,加快示范创建。坚持能合则合、自由组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采取国有农发公司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组建等方式,鼓励合作社依托经营主体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的县、乡、村三级联合社,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完整链条,实现联合社和合作社与国有公司、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服务互助、组团发展的良好机制。建立四级示范社联创制度,全面构建梯次分明、比例合理、经营有效的示范社发展格局。目前,已累计认定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26个、市级39个、县级72个。
(三)注重宣传引导,分类教育培训。坚持把教育、管理和提高社员素质作为规范提升合作社的根本性任务,深入开展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股份化合作、产加销提升、标准化管理和诚信化生产经营等教育培训,形成扶勤不扶懒、扶好不扶坏、扶优不扶劣的发展导向,激发社员内生动力,增强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已集中组织开展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负责人培训2期760多人(次)。
(四)依法诚信经营,推进信息建设。指导合作社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面加强信息设备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和财务社务管理,努力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社务管理数字化、产品营销网络化。新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4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1个、30万亩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42个,认证产品1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规模达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规模的54%以上。
(五)防控各类风险,保障各方权益。坚持把建立风险保障体系作为综合防控各类风险、严防各方利益受损的有力保障,在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坚持“有限保障贫困户,兼顾特色产业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一户一单、一户一保、一户一赔”工作措施,对全县2019年发展产业的8518户未脱贫贫困户所从事的玉米、马铃薯、冬小麦、肉牛等14个种养产业全部纳入农业保险,4月上旬可全面完成承保工作,确保了农业保险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六)建办经营实体,增强发展活力。立足合作社发展实际,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精准对接,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合作式、盈利化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强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农发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规模订单农业,建成一批基地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全的集群化产业发展园区,逐步打造集种养加、贸工农和绿色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与县内外企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坚持合作社引企业、企业办合作社,积极引进一批对农业农村资源、农产品、农业劳动力依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和有实力、讲诚信的同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发展联合体,带动合作社发展富民产业、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三是壮大民营企业。全面落实各级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扶持传统农业生产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引领建办、参股合办合作社等方式,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
(七)创牌提质增效,发展富民产业。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合作社、联合社的重中之重和基础支撑,指导联合社、合作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高质量发展产业,多途径增强实力。一是做优主导产业。围绕“牛、果、薯、劳”四大主导产业,由农发公司给子公司、乡镇分公司下达生产任务,各乡镇联合社、各行政村联合社分解细化到各自然村合作社,合作社再具体量化到农民群众或家庭农场,组织群众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养和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努力做到“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二是做好特色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突出特色、多元互补、富民增收原则,由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建立销售渠道,组织农户大力发展大蒜、中药材、饲草、土蜂、蔬菜、红葱等“短平快”特色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错峰头”销售和短期内增收。三是发展“五小”产业。积极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努力构建以“牛果薯劳”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经全面摸底,计划对1900户发展“五小”产业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先发展后补助方式,通过验收后予以补助,全方位、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四是创建品牌产业。立足特色产业长远发展,指导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统一商标注册,不断巩固提升“庄浪苹果”“庄薯3号”“庄浪粉条”“梯田人”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庄浪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已通过初审,努力打造平凉肉牛、关山蜂蜜、关山马麝、关山大景区等自主品牌,形成品牌聚集效应。
(八)加强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农发公司和合作社积极对接省农产品产销协会和终端化市场、县内外超市、电商平台、帮扶单位及团体消费单位,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高端化发展、高效化收益,全面实现贫困村户效益化、利润化分红。一是发展订单式农业。县农发公司与县级联合社签订总体目标任务,县、乡、村三级联合社与自然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逐级签订订单合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多元化、分散式销售苹果、肉牛、种薯和粉条等各类优质农产品,努力实现农产品种得好、养得好,卖得出、创效益。目前,各级合作社和联合社正在逐级组织签订订单。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合作社规范生产记录,对社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分户经营核算,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运营水平。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和特色化,坚持标准化生产、循环化利用,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各级各类示范基地,逐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率,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三是促进链条式延伸。支持引导联合社、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强化产后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或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开展商务化合作。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支持合作社与县内外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借助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采取降低入场费用和促销费用等措施,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挂单交易,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