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大力开展“金融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白银市农业农村等部门坚持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九大农业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是提高站位抓担当。坚持从“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政治站位出发,对标脱贫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甘肃金控白银融资担保公司组建、县区风险补偿金落实、推动特色产业贷款进展等事宜。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认真组织、系统学习研究贷款政策,确保用足用活用好特色产业贷款政策;组织召开产业贷款协调推进会议、融资担保对接会,发放《甘肃省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政策问答》等宣传册页,面对面与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座谈交流,加强银企对接、宣传贷款政策,指导经营主体充分了解特色产业贷款的性质、办理流程等相关事宜。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甘肃银行等4家商业银行对全市13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授信,授信总额度15.1亿元;农发行白银分行等5家银行同全市22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贷款意向协议,产业扶贫贷款授信总额达到46.8亿元。
二是严格程序抓推进。坚持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作为特色产业贷款工作的着力点,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投放效率,探索形成农业特色产业贷款“申、核、查、调、通”五步工作法。即经营主体重点围绕主营业务、经营规模、贷款用途以及带贫能力进行申报;县区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围绕经营主体信息、贷款偿还能力等进行审核,并报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审签;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围绕是否符合产业贷款政策进行审查、围绕经营主体带贫信息是否属实进行抽查,报局党组会议研究并呈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签后向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推荐;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重点对农业产业贷款给予优先调查、贷款给予优先审批发放;市产业办及时跟进调度特色产业贷款发放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向省上经营主体融资项目库推荐3批264家,向市金控公司和商业银行推荐5批235家经营主体。
三是紧盯重点抓成效。坚持对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特色产业贷款的支撑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截至目前,累计推荐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9.64亿元,其中通过金控公司担保5.71亿元。从带贫能力看,全市有232家经营主体落实了特色产业贷款,其中经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的经营主体有57家,带动合作社408个、贫困户4252户。从产业分布看,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的经营主体中,贷款主要用于发展九大特色农业产业的经营主体40家、落实贷款4.38亿元,发展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3家、落实贷款1.08亿元,发展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3家、落实贷款2.06亿元,发展农产品加工的经营主体8家、落实贷款1.16亿元,发展冷链物流的经营主体1家、落实贷款0.2亿元,发展其他农业产业的经营主体11家、落实贷款1.5亿元。从产业结构看,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的57家经营主体中,生产型农业企业13家、落实贷款0.75亿元,加工型农业企业8家、落实贷款1.16亿元,销售型企业4家、落实贷款2.26亿元,综合性企业32家、落实贷款6.21亿元。
四是健全机制抓落实。坚持强化行业管理部门在推动特色产业贷款工作中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协调对接、风险防控和信息发布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贷款顺利实施。建立完善行业管理部门与银行沟通联系机制,主动与银行加强在政策应用、产品创新、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先后27次与银行及金控担保公司进行衔接,做好龙头企业特别是引入龙头企业与银行的对接工作,比如仅围绕四川德康300万头生猪养殖繁育项目落地见效,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6次,目前甘肃银行正在和景泰县农投公司协调具体贷款事宜。建立完善特色产业贷款风险防控体系,督促县区落实风险补偿金,按照金控公司承担70%、县区政府承担20%、银行承担10%贷款风险的比例,县区共向金控公司注入风险担保金1.002亿元,其中会宁县、景泰县、平川区均为0.2亿元,白银区0.26亿元,靖远县0.142亿元。此外,会宁县还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资0.4亿元,用于肉牛、肉羊农户贷款担保,为产业发展、贷款安全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特色产业贷款进度调度制度,市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特色产业贷款进度“周通报”制度,每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区政府,银保监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担保机构通报贷款发放进度,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推进贷款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通报27次。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