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推行农村“三变”改革 培育富民增收产业
水洛镇吊沟村是庄浪县14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庄浪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庄浪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全村413户1785人,耕地面积3608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户633人,现有未脱贫人口52户185人,贫困发生率10.36%。今年计划脱贫42户160人,贫困面下降到1.34%,实现整村脱贫、进入全面小康。2017年以来,吊沟村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全面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夯实富民产业基础。吊沟村坚持把以牛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大扶持,着力培育,产业基础初步形成。至目前,建成规模养殖场3处,其中牛场1处,猪场2处;栽植苹果2800亩、核桃300亩、花椒100亩;套种马铃薯1400亩,建成设施蔬菜塑料大棚32座,种植饲草400亩。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经营,农户入社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建成养牛场1处,占地46亩,修建牛舍10座,存栏规模600头。目前已投放“平凉红牛”基础母牛370头,育肥牛90头。该养牛场由县农发公司注资建设,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将吊沟村9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优质高档平凉红牛,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是创新入股方式,挖掘农户增收潜力。依托吊沟村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大户+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种组织经营体系,创新了六种入股方式,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土地入股。引导330户群众将1670亩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分别由县农发公司、龙头企业(贡禾食品)、产业大户注入资金,合作社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保底分红+盈利性分红。劳务入股。引导有劳动能力的95户贫困农户,在牛场建设经营、饲草青贮、果园管理、产品经销等环节务工,每天保底收入60元,以务工收入折资入股的按入股总额的12%进行盈利分红,实行多劳多得、稳定务工,增加群众收入。资金入股。按照自愿原则,以扶贫专项贷款、政策性扶持资金、农户自有资金等作为股金入社,投资到牛场、果园等实体经济,按照入股额12%的盈利收入进行分红。投牛入股。按照庄浪县产业扶贫政策要求,由县畜牧局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养殖条件的32户未脱贫户户均投牛1头,实行农户分散养殖;对64户缺技术、缺劳力、无牛舍的贫困户,将产业扶贫投放的牛折价入股到县农发公司,每头牛每年固定分红700元。集体入股。将县上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30万元省补党费专项资金,入股到农梦缘养殖业合作社,每年按不高于入股总额10%的比例提取固定公益金2.6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将县上扶持致富思源林果业合作社发展资金50万元,折资量化到贫困户,入股到县农发公司,每年按10%的比例固定分红5万元,合作社提成5%,剩余95%的分红资金按贫困人口平均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技术入股。将有养殖技能、果园管理技术的16户贫困户吸纳入社,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每月固定收入2000元,按照自愿原则,将服务报酬折资入股的,实行保底分红+盈利性分红。截止目前,吊沟村贫困人口以土地、劳务、投牛、资金等方式入股的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户均增收11000元以上。
三是规范合作社运营模式,构建合作经营体系。吊沟村通过“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联合社统筹、产业基地支撑、合作社具体组织生产”的方式,充分整合零散资源,发挥合作运营优势,将南面山区养殖业合作社及养殖农户以庄浪县富梦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中心统领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将吊沟流域林果种植合作社以及苹果种植大户以庄浪县千源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中心统领起来,通过“龙头企业与外界市场签订的需求订单、企业与联合社签订的供货订单、联合社与合作社签订的收购订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生产订单”的四订单模式,将分散、繁琐、多点开花原始经营模式串联成规模化、链条化的合作经营体系,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四是推进“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动能。吊沟村通过“三变”改革,推动建立产业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了“畜(牛)—沼(肥)—果(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金、劳力等闲置资源资产。充分发挥村委会自治作用,针对本村村民存在的共性问题,全面修订各类村规民约,对村民实行“红黑榜”管理,年终民主打分、综合评定,与入股分红直接挂钩,好人增股增收、坏人扣股减收,奖勤罚懒、整治陋习,有机融合思想教育、法规约束和经济管理,激发了农户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全镇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了路子。(庄浪县产业扶贫包抓工作队 供稿)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