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宜地发展牦牛产业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合作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优化畜牧业结构,深挖潜力培育牦牛发展产业,着力提升壮大牦牛繁育和犏雌牛养殖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全市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趟出了一条全市广大农牧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的新路子。
一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助推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做大牦牛繁育产业,加大牦牛繁育产业带畜群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能繁母畜比例,组建300头以上的牦牛繁育核心群3个,存栏适龄母畜3.56万头,年繁育出栏牦牛4.64万头以上。做强牦雌牛养殖产业,通过改良提高牦牛单畜产值,以减肉增奶为核心,不断壮大牦牛养殖规模,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牧繁农育”生产经营模式,奶产量达6000吨,增长5.6%,育肥出栏牦尕力巴犊牛1.6万头以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引进优质基础母牦牛、半血野牦牛、黄牛种公牛、娟姗牛种公牛及其冻精,开展改良达0.12万头以上。
二是坚持发展生态牧业,助推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中国牦牛乳都”核心基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规划引导、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以燎原、华羚畜产品龙头企业为引领,与全市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签订鲜奶收购订单协议,建立起由合作社、养殖户对接畜产品加企业的经营格局,年生产奶粉3500吨,增长20.5%;干酪素、乳粉5700吨,增长234%,牦牛乳产业发展核心基地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牦牛乳知名品牌享誉全国。积极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探索“农牧互补、草畜联动”的有机牦牛产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粮改饲”模式,加快种养结合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建设牲畜暖棚3400座,人工饲草料基地6万亩,退化草地补播改良30万亩,舍饲棚圈1000户,发放抗灾保畜饲草料2085吨。此外,结合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核定理论载畜量,加大牲畜出栏力度,减轻天然草场承载压力,年落实奖补资金3333万元,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97%以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效实现了草地生态保护与牦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助推农牧民增产增收。强化品牌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积极打造“美仁牦牛”地标品牌,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产品6个,农产品认证规模占全市养殖规模的45%以上。加强动物防疫,保障产业发展。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免疫密度达到100%,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落实惠农政策,化解产业风险。承保牦牛79.27万头次,理赔6131万元,平均每头理赔2000元。创新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探索和实践新的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推动牦牛肉、乳、皮毛等产品有效融合市场,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带动广大农牧户增收增效。目前,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47个,其中专业化市场4个,规模以上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企业6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畜牧养殖类专业合作社135个。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73%以上,畜牧业人均纯收入6408元,占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带动贫困户1390户,达到产业发展、主体增效、农牧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多方共赢局面。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