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综合施策着力夯实到户产业增收基础
永靖县牢牢抓住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一关键,坚持培育千家万户“小产业”与发展壮大县域龙头支柱“大产业”相结合,坚持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与提升村级组织带富致富能力相结合,集中力量攻产业之坚,全县累计投入产业资金达4.81亿元,其中扶持建档立卡户3.71亿元,户均达到2.99万元,共有1.25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8130户群众实现了脱贫。
一、及早谋划,以“小投入”激活“大动力”。针对东部山区、西部山区、川塬区产业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科学谋划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先后启动实施了到户、提升、稳固、持续、振兴、兴旺6轮次产业到户扶持项目。2015年至2016年,为10167户建档立卡户按每户1万元标准落实了产业到户项目,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2017年,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政府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按照建档立卡户政府补助6000元、自筹4000元,非建档立卡户政府补助5000元、自筹5000元的标准,在贫困程度较深的东西山区11个乡镇启动实施第二轮万元产业提升工程。2018年上半年,更加聚焦深度贫困人口,对4197户所有未脱贫户启动实施了第三轮2万元到户产业稳固项目。2018年7月份,启动实施了第四轮脱贫奔康持续工程,实施过程中统筹考虑贫困群众享受政策的平衡性,实行差异化扶持,对前三轮产业到户累计资金未达到2万元的入股1万元,达到2万元或以上的入股5000元,全部入股到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每年按8%保底分红。2019年1月,兼顾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研究制定9个产业振兴方案,启动实施了第五轮产业振兴工程,奖补牛、羊养殖户3000户以上,百合、马铃薯、苹果、金银花等种植户7700户以上,脱贫奖补户4118户,落实奖补资金5650万元。2020年,启动实施产业兴旺工程,制定了百合、黄芪、党参、金银花、马铃薯、设施蔬菜、牛羊奖补、旱作农业综合丰产技术推广等八个产业兴旺工程方案,实施达标奖补政策。通过实施6轮次4.81亿多元的产业到户扶持项目,用产业到户“小投入”激发群众“大斗志”。
二、因户施策,以“小项目”撬动“大收益”。在到户扶持项目确定上,坚持实事求是、因户施策,瞄准致贫根因,紧盯“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精心制定适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项目菜单”和“项目套餐”,供贫困户自主选择,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的积极性,实现群众“点菜”“掌勺”,政府“配菜”“买单”。在到户项目菜单制定时,坚持“两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到户项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涵盖了种植、养殖、劳务、电商、光伏、入股分红、公益性岗位等方方面面,既可一户一业,也可一户多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他与产业相关的发展项目。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如发展养殖的贫困户在引进良种的同时,须配套种植1—2亩饲草,5户以上须联购一台饲草加工设备;对劳动力较少的贫困户,一部分扶持资金可用于产业培育,另一部分扶持资金可入股分红,等等。通过多轮到户扶持发展产业,使千家万户“小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5年以来,全县牛饲养量新增1.58万头,达到2.68万头;羊饲养量新增11.8万只,达到60.38万只;蔬菜种植面积新增2.34万亩,达到7.44万亩;百合种植面积新增1.8万亩,达到5.7万亩;中药材新增4.1万亩,达到4.9万亩。
三、双轮驱动,以“小平台”联通“大市场”。注重培育市场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意愿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千家万户的“小产业”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到一起,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一方面,统筹整合涉农部门资源资产,按照“国有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成立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负责做包装、接订单、打品牌、拓市场,集团组建4年来建成扶贫产业孵化园百合加工车间1家,百合保鲜库1座,百合基地6240亩;黄芪加工车间2处,黄芪基地1.75亩;金银花加工车间1处,金银花基地1.3万亩,在北京、厦门、兰州等地设立农特产品直营店,2019年完成经营收入1143万元。另一方面,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在全县每个行政村扶持组建1家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农民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种苗调运、农资提供、基地管理,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初加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按照“宜统则统”的原则,引导“党建+”合作社分产业、分行业、分片区组建成立4家联合社,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效改变了单打独斗、无序竞争的不良局面。去年以来,全县“党建+”农民合作社完成销售额1.2亿元。龙头企业与“党建+”农民合作社为千家万户“小产业”搭建起了融入产供销一体化链条的有效平台。
四、利益联结,以“小股份”促动“大发展”。着眼加强贫困户与“党建+”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推动农户“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按照“虚拟配股、注资入股、按股分红”的思路,把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注册资本的70%配享给全县3.8万户所有农户,其中2.68万户一般户每户配享1股,1.12万贫困户每户配享2股,集团每年提取净收益的30%用于滚动发展,剩余70%向农户分发“红包”,2018年又注入产业扶贫资金,为贫困群众配享了“实股”,让广大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自组建以来已累计向全县所有农户发放红利2320万元。“党建+”农民合作社在建社之初各社员按每户100元入股,县财政配享200元的股份,农民合作社净利润的50%提取为公积公益金、支付管理人员报酬和提取为风险保证金,剩余50%分两次进行分红,其中70%按交易量(额)分红,30%按持股比例分红,激励群众多劳多得、勤劳致富。自“党建+”农民合作社组建以来,已吸纳1137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带动98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累计向社员分红136万元。同时,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四方联利机制,用政府“有形的手”干预市场“无形的手”,加强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等县属国有龙头企业与各合作社的协作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百合和黄芪,2019年全县百合收购亩增收3000元,黄芪亩增收1200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