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开好致富“药方”
近年来,张家川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构建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推进群众增收致富。
日前在大阳镇、恭门镇、闫家乡、马关镇等乡镇的药材种植基地里,连片的黄芪、红芪、党参、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通过近几年县乡村的不懈努力,张家川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彰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张家川县鼎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维升告诉记者:“鼎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主要种植板蓝根、柴胡、黄芪等中药材,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下,技术措施到位,预计年产鲜药360吨,年产值420万元,也为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
连日来,鼎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药材种植基地里异常忙碌,中药材的大面积种植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季节性就业岗位,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合作社打工。
闫家乡朝阳村村民王艳艳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现在为了照顾上了年纪的老人和还在上学的孩子,只能选择在家留守,他告诉记者:“现在去外面打工去不成,中药材地离家也近,我一天挣80块钱,就是拔草,活不重。”
和王艳艳一样,朝阳村村民刘小兰也闲着在家种着几亩地,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她也每天来到合作社打工,她说:“我家的几亩地流转给合作社了,不但可以收个租金,而且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一天挣80块钱,补贴家用。”
据了解,张家川县依托农业科技企业,通过补链、延链等方式,加速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化发展,生产经营方式也由过去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迈进。
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马智峰说:“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围绕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产业有了长足发展,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主要分布在恭门、马关、大阳等乡镇,种植有半夏、黄芪、红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并形成以甘肃丰源硕、天水圣慈大阳分公司为龙头,打造成集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使中药材产业链趋于现代化,预计全县中药材产量5194吨,产值7173万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张家川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每天奔忙在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难题提供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服务,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产业种植增效增收。
马智峰告诉记者,张家川县属于高寒阴湿山区,半山、高山地区均适宜中药材大面积种植。近几年,通过试验示范,引进黄芪、独活、板蓝根、大黄等新优良品种,引导种植户重施肥、巧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不同生育期人工除草,强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支持,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了产业振兴。
恭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小龙说:“今年以来,恭门镇严格按照全县总体部署,立足恭门实际,科学谋片布局,整体调度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了片带化和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全程技术指导,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各合作社密切配合,主动发力,推动了全镇产业全域发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来源:张家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韩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