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宁县链式发展集成保障变金银花为“摇钱树”

——用活方寸地 培育大产业

2022年12月11日 甘肃三农在线 吴亚峰

宁县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的部署要求,把金银花作为优化生态的绿色产业、“庭院经济”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科学规划、集成保障,示范引领、靶向发力,因势利导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成为增收好途径,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走出一条区域布局、融合发展的产业富民路子。

一、因势利导栽好“摇钱树”。因地选产业。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美化乡村环境,宁县立足东区乡镇紧邻子午岭,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统筹考虑多重优势和群众种植习惯,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算账对比的基础上,围绕“宅”字做文章,将“美丽家园”建设与金银花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盘活农村庭院闲置土地,利用“零敲碎打”不起眼的“小地块”发展“庭院经济”,美环境,富口袋。盘活“闲置地”。深入开展“三拆一治一排”专项行动,采取“拆、治、排”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农民闲置的危旧房屋和宅基地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清理“一户多宅”203处,拆除闲置房屋1536间,盘活闲置宅基地627亩,腾退庄前屋后空闲地3288.5亩,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土地保证。系统谋布局。坚持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四化”思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推行有劳力的群众庄前屋后或庭院适度小规模栽植,大户、合作社、企业流转耕作难度大的山硷地规模栽植,植树造林整合栽植“三种模式”,以东区春荣、湘乐、盘克、九岘、金村5乡镇为主区域,整县规划建设万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2023年底面积达到5万亩,“十四五”末达到10万亩,覆盖所有农户庭院,形成6亿级金银花产业链。明责强保障。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寻策,定实方案、集成要素、攥拳抓促;乡镇发挥主导作用,广泛宣传、靠实主体、大抓落实;相关部门下沉一线、精心指导、跟进服务,全县“一盘棋”发展。目前,全县金银花面积3.2万亩,套种胎菊7200亩,年产优质鲜花600多万公斤,产值1.2亿元。

二、规模经营绽放“致富花”。龙头带动建点。招引天津企业成立谷和春合作社,2018年在子午岭林缘的春荣镇试验示范320亩,次年发展到650亩,之后积极推广种植。经生长监测和效益分析,金银花一次栽植,可持续收益30年,首年亩产100斤、收益2000元;次年亩产150斤、收益3000元;第三年进入盛花期,亩产300—500斤,收益8000至10000元,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规模发展扩面。突出联农带农效益,2021年秋开始,坚持集中连片保规模、农户分散促增收,以谷和春合作社为带动,突出“六类地块”(公路沿线绿化带内,庄前屋后,撂荒地,旧庄基、庭院、边角地,耕作难度大的地块,需补植的退耕还林地),可栽宜栽区域覆盖推进。2022年全县建成种植示范点29个,带动村集体123个、覆盖农户1.35万户(其中已脱贫户和“三类户”3445户),当年人均增收2260元。坚持规划地块、供苗服务、栽植标准、技术指导、保底收购“五统一”,制定《苗木供应规范》,建立定次培训、定时巡查、定期管护“三项机制”,确保栽得好、保得住、收益好。创新模式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由天津中天药业负责经营支持和回收产品,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种植、管护、采摘,捆绑经营“闯市场”。如谷和春合作社以保底价每公斤20元收购农户鲜花、5.6元收购茎叶,并兜底供应套种的胎菊苗,再按每公斤4元收购花蕾、3元收购鲜花,亩均两年增收4000多元;组织19个村以集体帮扶资金353万元入股合作社,年分红24.24万元,带动农民租金、薪金、股金“多金”并赚。

三、链式发展结出“幸福果”。前端研培优质品种。与天津市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庆阳市农科院等开展政企学研合作,引育“北花一号”金银花新品种,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2处200亩(日光温室48座,塑料大棚50座),年出苗1100万株,满足当地种植需求,且向周边地区销售。中端发展精深加工。以市场为导向,扶持6个合作社建成加工车间8个,目前已开发金银花隐茶杯、金银花水等系列产品,金银花红(绿)茶通过国家食品生产许可并注册“治粮仓”品牌。实行直供直销,对外与河北浩年医药、睿达药业、邢台巨友经销公司等构建“基地—车间—企业—用户”加销发展共同体;对内与投资9亿元建设陇东仁仁药业合作,生产银翘解毒片、银黄片等10类中成药;与恒瑞康公司合作,利用金银花叶提取绿原酸。全力构建育苗、栽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茎、叶、花、枝条全价值链,就地变“金银”。终端带动多种产业。成立瑞农公司,年产有机肥3万吨,以有机肥种植有机中药材。建办4处就业工厂,组建金银花产业劳务协会,76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每年5至6月头茬花苞摘收时,季节性用工多达9200人,每人每天可摘10至20斤,日最高收入达120元。举办金银花采摘、修剪比赛和花海畅游等活动,建设赏花写生、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成金银花“风景廊线”204公里,发展“庭院经济”6820户。

四、集成保障做强“振兴业”。政策扶持引导。近三年分别列支1000万元、1200万元、1500万元,对新栽金银花验收达标后每亩奖补1000元(按亩均450株、每株苗木奖补2元,每亩奖补有机肥100元),并适当补贴黑地膜、竹竿、冷藏设施等,实行“定点+流动”收购,让农户吃上种植“定心丸”、产业装上发展“加速器”。技术上门服务。县上下派98名科技特派员蹲点指导,乡镇成立5个产业服务队,合作社联建技术服务协会,专家实地指导,严把技术关口,编传挂线起垄、等距覆膜、定点挖窝、选苗栽植、浇水封口、绑杆整形“24字要领口诀”,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00多场1.4万多人次。金融保险护航。开展“行长企业行”、“千名干部帮千企”等活动,三年来累计落实金银花产业金融贷款1206万元,吸纳社会资金3840万元。在动员经营主体应参尽参农业保险的同时,对接平安保险公司,投保自然灾害和目标价格特色险种,为产业提质增效撑起“保护伞”。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