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挖掘资源禀赋 促进高效利用 全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庆阳市坚持把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谋划认证,突出科技创新,注重龙头带动,全力构建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发展模式,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谋到位。庆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种植业面积、畜牧业体量较大,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料丰富,加之气候相对冷凉,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为此,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将种植业产生的秸秆转化为养殖业的饲料和菌业的袋料,养殖业产生的粪料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和菌业的袋料,菌业的袋料经过分解处理后又可以回到种养业做肥料和饲料,形成一个种养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全市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又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路径。
二、周密安排部署,高位推动抓进度。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谋划部署、提出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外出考察食用菌产业发展,对接洽谈合作项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抓促、研究解决问题,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种植业、养殖业和菌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产业发展优势,制定了《庆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引培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发展示范点、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措施,科学有效推动实施。各县(区)政府依托地域优势,把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强县域经济的主要抓手,细化循环农业发展方案,积极打造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紧盯循环利用,引培主体建基地。菌业是“三元双向”循环的关键和纽带。今年以来,全市支持建设食用菌示范基地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利用秸秆、废弃木料3万吨以上,生产有机肥14.5万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健全完善新型联农带农机制,引培食用菌龙头企业6家,生产食用菌菌棒1300万棒以上,带动农户500多户,建成食用菌大棚1344个,带动户均增收1.5万元。华池县投资2.5亿元,建成山庄津华绿源产业园和城壕镇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生产菌棒750万棒,利用秸秆、废弃树(果)木1.5万吨,建成年产5万吨有机肥粪污配套处理中心,促进秸秆、弃木、牛羊粪污循环利用。宁县通过招引企业投资10.7亿元,在焦村镇建设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14万吨、粪料9万吨,生产双孢菇7万吨,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西峰区在彭原镇建设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投产后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1000万棒;在后官寨镇建设香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购置菌棒生产线4条,新建连栋养菌棚12座,出菌棚105座,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实现种植业与菌业循环发展。庆城县投资932万元,在驿马镇建成集菌棒生产、推广、培训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配套年产500万菌棒自动化生产线1条,年产香菇菌棒72万棒。
三、整合要素资源,多措并举促落实。市上成立工作专班,研究推进举措,建立健全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全力推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发展。一是制定扶持政策。2022年市级财政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资金723万元,华池县争取中省衔接、东西部协作等各项资金3215万元支持“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对开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走出去深入“学”,引进企业深情“帮”,提升发展循环农业组织和管理水平。组织技术人员宣传循环农业生产核心技术及扶持政策,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循环链条技术管理能力。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对全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料和果树剪枝产生量进行统计调查,将农作物秸秆重点向草腐菌生产基地集中,将苹果剪枝重点向木腐菌生产基地集中,优化食用菌基料原料配置,最大限度提高“三元双向”转化水平。支持县(区)建办一批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食用菌菌棒生产、畜禽粪料加工和有机肥生产企业,全面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