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助推建设农业强市
今年以来,庆阳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和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突出新品种引进、新农艺推广、新模式探索、新机具应用,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统筹研究谋划,全面靠实责任抓落实。一是高位推动抓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科研院所、科技示范点调研指导,提出要求,抓促落实。8月2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征询专家意见,部署重点任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有序开展。二是科学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庆阳市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方案》《2022年市级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谋划科技创新方向,制定任务清单,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压实抓促落实责任,确保任务落实落细。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围绕粮油生产和八大主导产业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32个,逐点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明确首席专家和驻点人员,引进推广新技术34项、新品种112个。四是强化资金扶持。市财政利用有效衔接资金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专项经费100万元,设施蔬菜生产3100万元、食用菌生产723万元,全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二、突出科技创新,探索适宜模式抓效益。一是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意见,引进推广耐密、抗旱、抗倒、宜机收的玉米和大豆品种,开展不同种植模式试验,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点12个、百亩以上示范点78个,示范种植11.6万亩,筛选最优技术模式,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图片2)二是推广复种马铃薯种植模式。先后召开复种马铃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会、调度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和面积,分不同地域、不同茬口、不同品种,建办百亩以上示范点17个,复种马铃薯9210亩,积极探索总结“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和路径。(图片3)三是建设“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和自然气候优势,加快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菌业为关键环节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经济新模式,引培龙头企业6家,建立了市场主导、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将资源禀赋的潜力转化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效益。
三、加强技术推广,科学合理布局抓示范。一是强化技术示范。试验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技术34项,开展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二是总结生产模式。探索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设置开展“6+3”“4+2”“4+4”等种植模式试验,分时段、分步骤套种模式试验,对比不同生产模式下的试验效果。三是注重设施配套。粮食种植中引进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设施农业中引进寿光新型日光温室建设模式,设施大棚配套膜下滴灌、微灌、滴渗灌等节水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创新方式方法,精准开展培训抓普及。一是强化科技指导。研究制定《全市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的若干措施》,激励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抓点示范,确定62名市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下沉科技示范点全程开展技术指导。二是抓实农民培训。制定印发了《2022年庆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方案》《关于切实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定期调度进展,督促任务落实,全年共计举办各类培训1541期(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3.38万人。三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新媒体平台,组织66名农业专家结合不同农时录制视频讲座131期,撰写科普文章179篇,加大宣传推送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