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纪实系列报道之六
甘肃三农在线讯:在近期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2022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名列其中,被认定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多年来,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严格履行农技推广职责,以积极创建全国星级服务机构为依托,以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新型农民为目标,切实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农技推广工作亮点纷呈。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农技站、中药材站、园艺站、耕保站、植保植检站、陇西药圃园5个内设机构和7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形成了“五站一园七区站”的推广模式。机构和人员全部纳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县乡两级机构全部使用“中国农技推广”统一标识,提升了机构形象,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凝聚力与影响力。
中心以积极创建全国星级服务机构为依托,以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新型农民为目标,切实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近3年,先后获得县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农牧渔业丰收奖5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8项。
2013年中心依托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结合特色产业布局和自然区域划分,建成文峰、首阳、福星、巩昌、菜子、通安驿、云田7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明确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各区域站全部建成“三室一厅一栏”,配套办公、培训、检测等设备仪器,功能设置齐全,服务条件良好。
通过培训促进业务水平提升
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中心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省市人才、中草药种质库等项目建设和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针对全县农技推广队伍专业需求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选调和引进48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实现在编人员在岗,岗位职责清晰。
为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心结合粮食、菌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省市县抓点示范基地、省级专家科研成果转化园等人才开发基地的建设,每年对全体农技人员采取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方式开展省市县三级培训,每年接受5天以上业务培训人员比例均达到人员总数的3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参训比例达到98%以上,全县农技队伍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人员聘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18项,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强化样板带动
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销地。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优势,强化样板带动,增强农技服务效能。
加强基础研究。为有效解决中草药种质资源混杂,珍贵稀有野生资源面临灭绝,优良野生品种的引进循环推广及开发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定西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建成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库,保存种质3020份,其中常温库保存2338份,低温库保存682份,种质圃保存活体种质96份,采集标本168份,成功提取汇编成册中药材DNA120种1800份。先后在淫羊藿、铁皮石斛等品种上进行组织培养快繁试验2万余瓶、初代培养6000余瓶,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优势。
强化样板带动。先后技术指导服务小分队14个、科研攻关技术团队5个,申报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7项、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3项,每年指导完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5万亩以上,指导完成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技术推广75万亩、中药材种植45万亩、菌菜种植14.5万亩、小麦15万亩,先后引进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新品种87个、新技术12项、新材料8项,开展各类试验示范114项次,累计建立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164个、73万亩。同时,农技中心还积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和甘肃三农在线等网站刊登农技推广宣传信息53条。
此外,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管青霞、张玉云分别荣获“全国最美农技员”、陇西首届“药都工匠”提名人选荣誉称号,陇西药圃园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首阳、通安驿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2021年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复核,这些荣誉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农技服务效能,提升了农技服务质量。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