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助力种业蓬勃发展
酒泉市是全国农作物种子生产主要基地,年制种生产面积约66万亩,其中玉米、向日葵和西葫芦制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合作社通过创建综合服务联合体,以全托管和半托管、企业委托与整村整组流转土地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开展综合服务,促进了制种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了制种产业的转型升级。2020年以来全市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面积达到45万亩,补助资金达到4060万元,项目资金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目前,全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服务主体数量达到1112家,从业人员1.2万人,服务营业收入2.73亿元、其中:服务小农户收入1.82亿元、占比67%,服务小农户9.2万户,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70.12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耕84.61万亩次、种68.35万亩次、防65.91万亩次、收51.23万亩次。
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农民增收。酒泉市在农业社会化项目实施中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和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以粮食作物为主,推广试点经济作物的模式。三年来,项目县小麦托管面积达到11.2万亩、玉米托管面积达到12.65万亩,蔬菜托管面积1万亩,项目区小麦亩均增产20公斤,增加小麦产量224万公斤,亩均增收57.6元,总计增加农民收入9676万元。肃州区玉米亩均增产20公斤,增加玉米产量253万公斤,亩均增收60元,总计增加农民收入7590万元。
促进农业生产绿色持续发展。在土地托管过程中,采取农资联采直供、机播机收、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有效规范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项目实施区农药施用量下降25%,化肥施用量下降15%,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标。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幅下降,有力地提升了粮食作物品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区采用大型机械深松整地,推广秸秆还田,提升耕地地力,改善土壤种植条件,有效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壮大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等服务组织从集约式耕作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新完善了机械设备,可吸收更多农机户参与到服务组织中来。同时服务主体节省了土地流转费用开支,减轻了服务主体资金压力,通过机械设备耕作,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赚取了托管服务费,增加了服务主体收入,进一步提升服务带动能力。
有效发挥作用遏制撂荒抛荒。部分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又无力进行自耕,导致部分土地撂荒抛荒,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的解决了留守老人或妇女地没人种,地管不好的问题,确保了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情况下,也做到了规模经营,有效遏制了土地撂荒现象的发生,形成了农民、农机户、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在土地托管服务中,服务主体及时根据农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拉长服务链条,最大程度服务群众。肃州区结合项目实施,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着力培育了以酒泉富民裕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能够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的龙头,依托省级龙头企业吸纳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近40家经营主体,构建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甘肃酒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了社会化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携同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了首家“肃州区玉米制种大县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联合社”。以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为服务主体开展了近10万亩的玉米制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经调查,病虫防治成本减少了20%以上,防治效益增加到30%以上。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