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高标准农田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曾经“地块块、矮埂埂、渠弯弯”,如今变成一亩亩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把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有力抓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高站位谋划部署,多层次联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使全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提升,还释放了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着眼“稳粮”抓建设,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肃州区充分立足自身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障粮食安全相融合,紧紧围绕粮食功能保障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肃州区坚持统筹谋划,绘好“一张蓝图”。建立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万亩粤港澳“菜篮子”生产供应、5万亩色素辣椒种植、23万亩玉米制种、10万亩蔬菜良种繁育紧密结合,科学编制《肃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村为单元,按照单个项目区连片规模不低于2000亩,地块面积不小于10亩的标准,科学设计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水肥一体化、农田防护林等建设内容,整体推进、连片实施,分年度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上坝镇上坝村高标准农田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复种高原夏菜示范基地,开展不同品种小麦试验、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和新型肥料在小麦上的试验等三项试验,最终实现一地两茬三保(一块地种两茬,保粮食安全、保作物增产、保农民增收),破解高标准农田用于种粮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的。基地经营过程中,将充分依托甘肃巨龙农网,在小麦收获后复种高原夏菜,大力发展北菜南运,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形成以蔬菜育苗、生产、包装、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经营模式,生产的蔬菜除供应周边县市外,主要远销广州、上海等,年生产销售蔬菜5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技术引领、订单种植、劳务输转相结合,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年吸纳周边农户200人到基地务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带动和促农增收目的。
聚焦发展打基础,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蔬菜产业也是总寨镇的主要产业之一,该镇蔬菜面积连续5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高原夏菜保持在1.5万亩左右,但是,由于耕地碎片化的问题突出,生产方式主要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该镇蔬菜产业发展一直存在“有产品无品牌,有产出效益低,有收益成本高”的情况。
总寨镇党委副书记李宁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镇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小地整大连成片、渠路修成一条线、地块整的平碾碾、省水省肥人变闲”。不仅如此,镇上还进一步整合乡村现有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我们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不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降低农药化肥用量,目前已经能够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品牌化销售。”
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当地的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由此催生大田托管、灌溉托管、土地银行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发展壮大。
秀美田园初显现,为乡村振兴夯基础强动力。“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肃州区把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设计、连片建设,将项目区打造成为秀美田园,既释放出强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激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内生动力。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肃州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坚持以“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增减挂钩、环境综合整治紧密结合,将自然形成的无序村落和单庄独户进行拆除复垦,将居民点前后占用耕地乱搭乱建的破棚破圈、柴草秸秆进行全面清理,配套道路、绿化、供暖等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采取“民间工匠+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打造秀美田园风光,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看山望水记乡愁”的美丽家园初步显现。
“过去,我们农田旁边的路上,乱七八糟地堆着很多柴火,既不美观,还影响生产,农用机械进不来、出不去。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宽了,配套设施安装好了,田园乃至农村的环境也好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以后我们这里的农村会越来越好。”肃州区总寨镇西店村五组村民卢建明说。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