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东部优势资源 建强服装产业园区——通渭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助农增收
2021年,山东青岛胶州市结对帮扶通渭县。胶州市时尚服饰行业现拥有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5.99%,用地面积1200余亩,实现产值48.36亿元,环球服装、前丰帽艺等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0家,其中昌新鞋业年产值过10亿元。时尚服饰行业作为胶州市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增收、就业、富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渭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起步早、底蕴深厚,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手工地毯、童鞋等5家小作坊,历经50余年发展,全县服装企业达到37家,年产各类服饰140万件套,纺织服装产业链总产值1.2亿元,已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通渭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2021年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全域布局打造草畜、果蔬、中药材、新能源、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六大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规划建成青岛·胶州通渭纺织服装产业园,力争“十四五”末形成年产500万件、年产值超5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推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强化政策支持,制定《通渭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通渭县工业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聚焦短板弱项,从产业集聚、创新培育、品牌提升等方面突出抓好全链条发展。深入实施“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5条特色产业链之一,统筹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龙头带动,突出服装产业龙头连锁效应,制定企业考核奖补办法,建立以俊牧丰、探越为核心的入规企业培育库,健全“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小车间、小作坊)”发展机制,培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累计培引龙头企业3家、就业帮扶工厂(车间)7家;2021年以来,全县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小企业每年注册5户以上、同比增长22%以上。强化资金奖补,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月”暨“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完成减税降费1.01亿元,“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需求29项,延期还本付息5.34亿元。为帮助企业切实减轻负担,有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激发企业发展活力,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一次性奖补37.5万元,培训劳动力500人次、累计投入41万元。
二、坚持招优引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加大项目建设,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实施总投资1.7亿元的甘肃宏锐服装厂房搬迁与改造提升等项目3个,谋划总投资20.4亿元的通渭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通渭县鞋帽加工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5个,推动全县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增效。加大招商引资,聚焦补链强链、招优引强,抢抓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组建纺织服装产业招商专班,先后实施甘肃骏丰服装科技城等招商项目5个,招引探越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等服装企业4家,有力促进全县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体量增加、产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招商引资若干措施,围绕用地保障、财政奖励、投资服务等3个方面细化制定9条支持措施,对符合省市招商引资的企业和个人在落实省市奖励的基础上,按照县上支持措施标准兑现奖励;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部署,出台20条针对性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揽子措施,吸引企业来通投资建厂。
三、抢抓协作机遇,携手共建产业园区。
坚持高位谋划,投资5500万元打造通渭服装产业园,整合37家服装企业聚集发展,引进纽扣拉链等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培育自主品牌,推动单纯生产加工向市场营销转变、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建设转变、产量扩张向附加值提升转变,着力打造年产500万件以上和集研发、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装研发生产基地。健全联农带农,投入东西协作帮扶资金2000万元,建成青岛·胶州通渭纺织服装产业园,形成资产属常河镇通讯河村等20个村集体所有,由县国投公司代管,县国投公司与甘肃俊牧丰服饰科技公司签订租赁协议,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3%向村集体分红、村均年收入5万元;带动稳定就业1500人以上,并在初加工环节将销售额10%左右的工作量向闲散劳动力分派、可带动1600余人灵活务工,人均月收入达3500-4500元以上。助力追赶发展,服装产业园建成投产后,通过整合资源,让纺织服装行业在订单供需、原料采购、技术革新、人才共享等方面加强内部交流和对外协作,引导全县纺织服装企业提档升级,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协作,提升行业硬实力,形成规模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集群,年产各类服装500万件,实现销售额超4亿元、年缴利税1800万元以上。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