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五坚持五提升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近年来,清水县在建设东西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五坚持五提升模式,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推动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清水县白驼镇化岭、山门镇旺兴、白沙镇温泉村等3个东西协作示范村已经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617.36万元,实施项目24个,全方位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决策共谋”,提升群众认可度。为增强群众共识,达到集聚民智、惠及民意的目的,清水县自2021年东西协作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项目申报始终坚持“自下而上”,乡镇在天津援甘清水县工作组和主管部门指导下,立足村情实际,聚焦“五大振兴”要求,紧盯“14+6+5”指标内容,乡镇党委牵头成立由农村党员、乡贤、退休村干部等人组成的村级示范村建设委员会,通过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户院会等形式,形成示范建设项目清单,通过上下反复论证,切实把好项目谋划关,确保“示范村建设为民而建”。
坚持“发展共建”,提升群众主体感。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进,通过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党员“三有三无”评议活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村、全镇群众参与到示范村建设中去。在示范村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为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和保证工程质量,积极和施工方协商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务工。通过召开村民会广泛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在本村搞建设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所有村民都用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示范村建设中来,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获得了群众好评。
坚持“建设共管”,提升群众参与感。示范村建设形成的资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显著成效的重要体现。我县在实施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抓建设、一方面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健全了环境卫生整治“定岗定责”和“日检查、周评比、月奖惩”机制,积极推广“三筐一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了公益性资产管护“责任岗”,一项资产确定一名管护人员,做好公益性资产后续管理。建立了定期公示制度,由驻村工作队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督查组,每月对公益性项目管护情况进行督查评比,将评比结果在自然村公示,督促“责任岗”切实发挥管护职责,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坚强保障。
坚持“效果共评”,提升群众满意度。清水县对3个东西协作示范村实施的所有项目实行群众公评制度,实施前要获得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的通过,实施过程中要接受全村群众的监督,实施完成后还要接受党员和群众代表的验收和评议,如果项目实施结果大部分群众代表不满意,则对项目进行整改,直到大部分群众代表满意为止。通过此项措施,群众成了真正的主人,有效避免以前搞项目群众事前不知道、事后不满意的窘境。
坚持“成果共享”,提升群众获得感。白驼镇化岭村依托种养殖产业基地,实现设施蔬菜年产值达80吨,收入15万元,食用菌年产量达10.5吨,产值 61万元,带动了全村70余人参与务工;养殖生猪3000余头,肉牛65头,年收入达42万元;在山区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种植核桃、蚕豆、冬油菜等农作物,带动全村150余人参与务工,户均增收6000元。山门镇旺兴村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全村30户农户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种植金银花145亩,种植汉麻261亩,2024年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到了74.22万元,全村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农户达到200户。白沙镇温泉村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依托东西协作项目扶持,不断拓宽乡村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群众自主发展、就近务工、庭院经济、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农家乐+”发展链条,扶持群众经营农家乐10户,从业人员32人,引导52户农户通过“庭院经济”项目散养土鸡2000多只,直接为农家乐供货,带动全村群众发展农家乐、开办小摊点、从事小餐饮、手工艺品等文旅农康融合产业,形成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带动全村135名群众就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通过3个东西协作示范村的实施,切实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