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 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成效及展望
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通过系统化建设和创新性改革,在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地建设主要成效
甘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产业格局,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以上,2025年达到75.3万亩,年产玉米种量达3.4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30%,这意味着"全国每3粒玉米种子就有1粒产自甘州区"。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4亿元以上,占全市制种全产业链产值的63.8%。
二、创新举措与特色实践
甘州区在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中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是甘州区最具特色的创新实践。自2022年探索推行以来,该区制定了《甘州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方案》,对全区14个乡镇160个村长期稳定的60万亩制种基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按照"稳定面积、提高质量、规范企业、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实现共赢"的发展思路,将制种企业根据实力"定位",基地按优分配,用"无形的手"清退"小作坊",推动制种迈向"一村一企、一村一品"。这一改革实现了基地面积、产量产值、群众收入稳步提升,被证明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现存挑战
尽管甘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基础设施短板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产业链衔接方面,虽然生产基地规模大,但种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大多数企业仍以代繁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抽雄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高。
四、未来发展展望
甘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最具优势的玉米制种基地,未来通过补齐短板、强化优势,有望建成"国家一流、世界知名"的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