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里的富民密码——甘州区马铃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甘州区2025年土豆种植产业实现显著突破,全区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较往年保持稳定增长。采用无膜单垄单行清洁式栽培模式,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亩产量提升至4.3~4.4吨,总产量预计超过5万吨。主要种植品种为大西洋,该品种以淀粉含量高、薯型规整著称,订单农业模式保障了销路畅通,与甘肃农垦薯业等企业形成稳定合作。丰收期间,机械化采收显著提升效率,单日可完成数十亩作业,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分拣装运,日均增收200元以上。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田间管理,有效克服高温缺水等不利气候影响,确保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甘州区土豆产业的丰收得益于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在技术层面,全区机械化覆盖从种植到采收全流程,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科学调控病虫害防治,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政策上,甘州区将马铃薯纳入特色种植产业链,通过小杂粮专家服务团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依托耕地轮作补贴等激励措施稳定种植面积。此外,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降低了人工成本,较传统人工节省60%以上。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产业规模化,还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民收益,形成“技术赋能—政策护航—市场对接”的良性循环。
甘州区土豆产业的丰收为区域农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机械化作业与订单农业模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带动周边村民日均增收200元以上,形成“基地+农户”的联动效益。作为特色种植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马铃薯产业与小麦、制种玉米等作物协同发展,推动全区10万亩耕地实现轮作优化,促进农业结构多元化。此外,清洁种植模式减少地膜污染,契合生态农业方向,为后续深加工产业(如淀粉生产)提供优质原料储备。马铃薯产业以科技驱动、绿色高效为特色,正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成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一丰收成果不仅巩固了甘州区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粮食产区的地位,更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技术驱动型农业的标杆。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