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秦州:稳粮兴产强三农 乡村铺展新气象

2025年07月31日 甘肃三农在线

今年以来,秦州区坚持以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和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聚焦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预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2.12元,增速8.0%;一产增加值6.58亿元,增速6.8%。

秦州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双轮驱动,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和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在汪川、大门、杨家寺、华岐等镇精心打造万亩以上示范片带6个、千亩以上粮食示范点50个,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辐射带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粮油产能持续提升。同时,1.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圆满完成,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一田双收、稳粮增豆”目标,显著提高了耕地效益。截至目前,全区32.66万亩小麦、18.4万亩冬油菜已颗粒归仓。

“种了510多亩菜籽,现在成熟了,叫了两台收割机三四天就收割完了。今年产量和去年差不多,每亩300多斤。”秦州区丰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兵全说。

“我们合作社是第二年种麦,共种植小麦150多亩,采用种养结合模式,今年小麦的长势稍微好一点,颗粒比较饱满。”天水市艺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育峰说。

壮大特色产业,激活振兴动能。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秦州区聚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花卉、果蔬等特色产业。成功实施蔬菜良种扩繁项目,扩繁面积达1400亩。稳步推进玉泉镇李官湾村设施农业、太京镇花卉产业基地、平南苏湾花卉培育基地等项目,已建成高标准玻璃温室5047平方米、花卉大棚10500平方米。盛夏时节,大门镇田于村的鲜切玫瑰产业园内花香四溢,占地20亩的园区里,11个品种、9万余枝玫瑰争相绽放。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鲜切玫瑰的裁剪、打包,准备销往市场。

“我们田于村玫瑰产业园,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实现了11个品种,9万余枝玫瑰的全面上花。目前,我们玫瑰产业园2025年已经实现了上花两茬,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茬鲜切玫瑰的采摘。”秦州区大门镇田于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辉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夏日的牡丹镇,绿意葱茏,生机盎然。走进大柳树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两侧绿植郁郁葱葱,各色花朵点缀其间。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文明新风的气息扑面而来。今年,牡丹镇在“十乱”整治行动中,集中对31村的大街小巷、河道沟渠、垃圾杂草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后的乡村,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累计清理各种垃圾130余吨,投放垃圾桶186个、垃圾亭10个、手推车14个、果皮箱52个,镇容镇貌及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暨全域无垃圾工作,切实打造天蓝、山青、水绿的魅力牡丹。”秦州区牡丹镇党委书记贺小东说。

上半年,秦州区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为目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高质量打造建设20个和美乡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在全区16镇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及村庄清洁行动,在皂郊、太京、牡丹等14镇新修硬化产业路17条30余公里,配套边沟渠0.9公里,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更便捷、治理效能更提升。

“所有的巷道全部都硬化了,所有的电表全部都上墙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天水镇孙陈村村民孙青春说。

“突出解决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做实‘拆、建、管、治+产业’五篇文章,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秦州区杨家寺镇人大主席杨道东说。

奋进半程,硕果盈枝。秦州区正以打造特色农业高地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未来,秦州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