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农机手 助力粮丰收—— 永昌县成功举办2025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粮食作物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
为期15天的永昌县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粮食作物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集中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由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办,严格遵循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及永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文件精神,聚焦粮食作物农机手技能提升需求,通过 “理论+实践+观摩+线上” 四维教学模式,为全县43名种植大户、专业农机手及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送上“技能大餐”,为推动永昌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精准施策,靶向定制培训 “菜单”
“以前开农机凭经验,遇到复杂地块和智能设备就犯难,这次培训从理论到实操都讲得透彻,真是太及时了!” 参训学员、永昌县新城子镇种粮大户朱永孝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农机手的心声。
为确保培训精准对接需求,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前期深入各乡镇调研,梳理出农机手在智能设备操作、农机维护保养、安全生产规范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培训总课时达128学时,其中专业技能课占比82.8%,实践教学课时68学时,占专业技能课的64.2%,形成 “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为支撑、观摩拓视野、线上强巩固” 的课程体系,真正让学员 “学得会、用得上、能受益”。
多维教学,打造技能提升 “快车道”
本次培训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分阶段、多场景开展教学,让学员沉浸式提升技能。
课堂教学打基础:10月20日至22日,在永昌县委党校开展的课堂教学中,来自市县级的优秀专家、教师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法典》等综合素养内容,以及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收减损、农机安全使用等专业知识开展集中授课。正高级工程师姜仲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详解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要点,现场解答学员在实际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互动氛围热烈。
实践教学强技能:10月23日至31日,学员们分赴永昌县盛欣农业机械培训学校、甘肃培宇陇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农机安全作业驾驶实操、玉米窄膜宽窄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播种实操等训练。在永昌县盛欣农业机械培训学校,专职教员赵守斌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北斗导航系统,从地块勘察、航线规划到全自动作业执行,每一个步骤都细致讲解,确保学员能独立完成智能农机操作。
观摩交流拓视野:11月1日至2日,学员们前往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参观甘肃绿亨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实地学习机械化种植模式、农机抗灾救灾及无人机农业场景运用技术。在酒泉汇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植保作业演示让学员们眼前一亮,“原来无人机还能这么精准作业,不仅效率高,还能减少农药浪费!” 学员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请教。
线上教学常巩固:培训期间,工作人员协助学员安装 “云上智农” APP,学员通过线上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农机维护保养常识等课程,16学时的线上学习有效弥补了线下教学的时间空白,实现 “随时随地学技能”。
严管实评,确保培训成效 “不打折扣”
为保障培训质量,培训班成立班委会,实行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学员出勤、课堂表现、实践作业等过程性记录,建立规范完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11月3日,培训考核如期开展,通过笔试(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农机实操)及实践报告撰写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最终,43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将获得《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
跟踪服务,延伸技能帮扶 “链条”
培训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技能应用的起点。据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培训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对43名参训学员开展为期5个月(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4月30日)的跟踪服务,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在线答疑等方式,开展6次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员在实际作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我们还会邀请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时需求提供精准指导,真正让培训成果转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实效。” 该负责人表示。
此次培训的圆满举办,不仅提升了永昌县粮食作物农机手的技能水平,更推动了智能农机、绿色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带动周边农户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为永昌县粮食安全生产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