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田间地头“摆战场” 秋收秋种攻坚忙
仲秋的徽县,群山环抱的田野里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换上层林尽染的绚丽金装,漫山遍野充斥着秋天收获的豆味儿香。广袤的田野里,嘉陵镇张滩村的田埂上已传来镰刀“唰唰”的切割声,农户们弯腰弓背,左手揽住豆株,右手挥镰收割,饱满的豆荚随着动作簌簌坠落。田埂旁,几位村民正麻利地将割倒的豆株捆成捆,扛到地头的空地上摊开晾晒,金黄的豆荚在晨光中折射出丰收的光泽。与此同时,不远处的地块里,翻耕机正轰鸣着穿梭,刚收割完黄豆的田地被翻出松软的土层里,就被播种上了冬小麦——这是徽县秋收秋种双线作战的生动图景。

“我们合作社种了800多亩大豆,多亏农技部门指导的‘整株笼堆通风’技术,把割下来的豆株装进透气笼里架空晾晒,比直接摊在地上减少了三成霉变损失。现在每天组织20多人抢收,已收割500多亩,预计三天内就能全部收完。”徽县科牧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震介绍说。
在抢收黄豆的同时,冬小麦播种的筹备工作已同步推进。徽县农技中心的技术员们分片包抓,穿梭在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一边指导农户做好大豆晾晒防霉变,一边讲解冬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针对秋淋导致的土壤过湿问题,我们推行‘深翻晾晒+起垄散湿’的办法,先把田地深翻25厘米以上,通过晾晒降低土壤湿度,再起垄播种,这样能有效防止小麦烂种。我们还筛选了耐寒性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指导农户适当增加播种量,搭配‘有机肥+配方肥’施用,提升小麦抗逆能力。目前全县已完成15万亩秋播地块的排查,技术培训覆盖农户2万余人次。”徽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马玉瑞说。

为打赢抗灾保粮攻坚战,徽县构建“气象预警+分类指导”的精准服务模式,联合气象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实时推送雨歇窗口期信息,引导农户“先熟先收、先干后湿”。针对不同地块条件分类施策。平坦地块调度履带式收割机集中抢收,提高效率。坡地泥泞地块组织人工收割,确保“小块地不漏收”。
“以前连阴雨天气,黄豆收回来容易发霉发芽,今年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晾晒和储存技巧,现在家里的黄豆基本没损失。”张滩村种植户王大爷一边翻晒豆堆,一边笑着说。

截至目前,徽县已收割大豆5万多亩,力争大豆单产稳定在148公斤/亩以上。冬小麦播种筹备工作有序推进,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部播种任务。从金黄的豆田到翻耕的沃土,徽县农民们用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丰收的画卷,农技人员用专业的指导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在秋收秋种的双线战场上,书写着“颗粒归仓、适期播种”的民生答卷。
来源:陇南徽县发布
编辑:王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