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有力有序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

今年以来,瓜州县以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线,着力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在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上衔接并轨,建立“总体统筹、一窗受理、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协同帮扶”的工作机制,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进一步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质效。

高位推动,夯实组织保障根基。坚持把“两项政策”衔接并轨作为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制定《瓜州县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领导专班,各乡镇成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领导小组,整合乡村振兴专干、民政专干以及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部门帮扶等建立低收入人口工作队,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窗口”,具体负责低收入人口认定申请受理及救助帮扶等工作,为自上而下推进“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救助帮扶事项“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流程办结”。每个村确定1-2名村级救助帮扶网格员,发挥“明白人”知民情、懂政策的优势,跟乡邻拉家常,宣讲政策,及时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获得帮扶。

创新机制,明晰认定对象范围。把政策创新作为“两项政策”并轨的先行条件,将低收入人口分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其他困难人员(防返贫监测对象)5类人群,实现对象认定上的并轨。具体工作推进中,低保对象在原认定标准基础上新增住房和饮水安全指标,低保边缘家庭的存款上限由24个月提高至36个月,无大型农机具认定条件由5万元以下提高至8万元以下,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存款上限由36个月提高至42个月。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将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资金由最高不超过全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2%提高至3%,通过实施“四个统一”:统一监测手段、统一核算标准、统一人员力量、统一认定流程,形成了一班人马、一套样表、一类流程、一次审批,实现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民政5类低收入人口的同步核查认定,进一步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基层减负和便民利民相统一。

数字赋能,精准认定帮扶对象。坚持“大数据监测+铁脚板核实”相结合,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甘肃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结对关爱小程序等监测平台,调整入户核查表,建立动态预警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化、政策一体化、监测动态化。严格落实一窗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由县民政局牵头,对符合救助的群众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乡镇和农业农村、卫健、医保、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协同服务、分类救助。在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数的基础上,逐户建立台账,精准施策帮扶,全力提升救助帮扶效能,全县累计识别低收入人口共有11384人,占全县总人口8.57%,其中,低保对象8750人,特困人员449人,低保边缘家庭1527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456人,监测户累计81户319人,其他困难家庭7224人,临时救助1161户2758人。


真帮实扶,落实落细帮扶政策。在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数的基础上,逐户建立台账,精准施策帮扶,“四到位”提升救助帮扶效能。生活救助到位,对新识别的325名低保对象、138人低保边缘家庭成员、7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9.2万元、特困供养资金2.1万元,对510户危困群众落实临时救助资金123.55万元;对694户困难重度残疾人、312户特困供养等重点群体落实走访探视、生活照料等服务、捐赠资金17.1万元。综合施策到位,落实奖、贷、助、减、补等教育资助1678.93万元,送教上门7人;落实报销医疗费用5459.41万元、惠及98207人,为364人次癌症患者落实专项救助资金260.35万元;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救治率均达到100%;新办理残疾人证446人,发放水电气暖补贴33.99万元,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0户;投入补助资金116.43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57户。开发式帮扶到位,对2025年新识别纳入监测户18户82人,户均落实帮扶政策5.1项,落实2万元到户产业帮扶项目;对低收入农户落实“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策,安排衔接资金1154.39万元,惠及2086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5534元;安排衔接资金务工交通补贴237万元,组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65万人(其中:输转脱贫劳动力11168人),落实补贴6194人274.74万元,实现劳务收入8.9亿元。
来源:瓜州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王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