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守好“土饭碗” 激活耕地新动能

山丹县锚定“良田沃土”目标,通过“养、护、改、优”四维发力,构建耕地用养结合长效机制,让耕地越种越肥、产能稳步提升,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养”分补给:让土壤“吃足营养餐”
有机肥“变废为宝”:聚焦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推动有机肥科学施用,既化解环境压力,又为土壤补充天然养分。
绿肥“以地养地”:利用秋闲田、中低产田发展绿肥种植,推行粮肥轮作模式,让土地在休耕期“蓄力”,实现用养平衡,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秸秆“还田增肥”:因地制宜推广粉碎翻压、覆盖深翻等还田技术,让秸秆从“农业垃圾”变身“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涵养地力。
“护”航监测:给耕地“做定期体检”

构建全域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县布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7个,定位调查点68个,长期定点跟踪土壤肥力变化,通过精准掌握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为科学施肥、靶向养地提供数据支撑,避免盲目投入造成土壤退化。同时,建立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县域耕地质量等级水平。
“改”良提质:为退化地“焕新活力”

针对盐碱、板结等退化耕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建立核心示范区,推广集约高效的农艺、生物等配套技术措施,探索适宜山丹县推广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技术模式体系,破解土壤耕作层变浅、养分失衡难题,为遏制耕地退化、提升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赋能:让肥效“最大化释放”

优化种植制度:推广粮豆轮作套作、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通过作物搭配提升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连作障碍。
优化施肥管理:秉持“测土施肥、减氮减磷调钾”原则,配施硫、硒、锌等中微量元素,推广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等高效技术,搭配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实现精准施肥、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模式:强化农技指导,创新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农户科学养地、合理施肥技能,推动绿色养地技术落地生根。
山丹县坚持“用养结合”的科学理念,用技术赋能、用机制护航,推动肥料利用率与耕地质量逐年提升,让每一寸耕地都保持持久肥力,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