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监测网 筑牢防止返贫“防火墙”
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民乐县积极探索并构建“线上监测+线下排查”双轮驱动的立体工作体系,实现对返贫风险的精准识别、快速预警和有效帮扶,通过多渠道发力,确保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拓宽线上渠道,确保政策直达、申报便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一键申报”系统。线下,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入户发放《自主申报政策明白纸》4.2万份,确保政策入户入心;线上,利用村级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申报指南。截至目前,已向全县各行政村发放并张贴“一键申报”二维码172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户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快速申报,极大降低了自主申报门槛。
压实线下排查,确保走访到位、核实精准。建立并运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常态化走访体系,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常态化入户排查,本年度已累计完成8轮集中走访。同时,针对排查发现和系统推送的疑似风险数据,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开展精准核查,年内已完成670余条疑似数据的核查分析研判工作,确保潜在风险底数清、情况明。
强化数据共享,确保预警及时、干预主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通医保、民政、教育、住建等行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跨部门预警信息协同处置机制。系统自动识别医疗支出骤增、失业登记等风险点并生成预警信息,由专人负责核实与处置。年初以来,已成功核实并处理各类预警信息6100条,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监测预警的主动性和精准性显著提升。
聚焦闭环管理,确保应纳尽纳、帮扶精准。通过上述举措,形成了“主动发现、信息预警、入户核查、精准帮扶”的闭环管理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纳入不及时”等问题3个,涉及农户3户10人,确保了监测对象的精准识别。2025年以来,全县累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70户268人,均已根据风险类型和家庭实际,制定并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筑牢了防止返贫的坚固防线。
下一步,民乐县将持续优化监测帮扶机制,在数据精准度、基层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帮扶措施实效性上再下功夫,确保对返贫风险防得住、发现早、帮扶准,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