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民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出新招

2020年10月15日 甘肃三农在线 刘国玺

近年来,民乐县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领,以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6.5万亩,打造水肥一体化基地10.3万亩。

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多元整合聚财力。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有效集聚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多元筹集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需资金。2020年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320万元,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8400万元,国网供电项目资金646万元;在不突破“一事一议”限定额度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项目区群众筹资投劳768.91万元,建成统一的“资金池”,逐步构建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新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有保障、项目任务不减少、标准质量能达标。

聚焦群众自筹难点,企业代建解难题。按照“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积极开展企业委托代建,通过“先流转、后建设”方式,大力推行“土地流转+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引导集华农业、兰州三宝农业、酒泉金粮农业、锦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鼎丰薯业等5家龙头企业、11个专业合作社和30户种植大户筹资720多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流转费抵顶自筹资金,切实解决了群众筹资投劳难题,实现了耕地“到册到户不到地块”“一企一基地”,又避免了以往土地“先整理后流转”导致开发者不经营、经营者不开发的“两张皮”现象,帮助企业彻底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破原有条块限制,集约经营提效益。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新建为主、综合开发、连片治理”的方式,区域推进,连片实施,突破条田限制,大力推行“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将农户闲置、碎片化的“井”字形小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全村一大块”的机耕大土地,耕地产出效益明显提升,由低价流转的贫瘠老农田变为竞相流转的沃土良田,实现了以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紧盯设施建管脱节,创新机制促长效。把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一号技术”,结合我县轮作倒茬实际,采取“管灌+滴灌”双模式设计,优先选择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耕地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将项目区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变革为“精准滴灌”,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 “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由承包经营主体对相关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形成了“建管护一体化”新机制,有效解决了“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的难题,确保了农田设施长效良性运行。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壮大经济谋共赢。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将水肥一体化项目资金建成的调蓄蓄水池、首部系统等固定资产,以量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比例向村集体和群众分红。同时将新增2万亩耕地全部归集体所有,按照“村集体资产+经营主体+收益”的模式量化入股,年均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后续管护经费有效保障,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经营主体”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群众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稳定增加群众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实现了企业增利、集体增益、群众增收“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