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特色产业奏响富民曲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聚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板块,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连村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要求,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为方向,持续壮大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富民产业”,高标准建成“五大产业示范片带”,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发展,以农业强促进农村美、带动农民富。
十三五以来,清水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贫困村新建果园17.8万亩,新增畜禽19.5万头(只)。投资7.2亿元建成102.4兆瓦光伏发电站、投资4.4亿元建成60兆瓦风力发电站,带动1.19万户贫困户增收6313万元、1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3082万元。建成“五园一中心”产业扶贫示范园,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14家,新建扶贫车间23家,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3652个,为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
八月,恰是花椒丰收的季节。走进清水县宏昊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椒园,一股浓郁的椒香扑鼻而来,鲜红饱满的花椒缀满枝头,椒农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摘着花椒。
“我们男的每天能摘50多斤,每斤3元的价格,女的每天能摘80到90斤,每天能挣200多元,收入还不错。”金集镇采椒人刘建军说。
近年来,金集镇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瞄准产业增收促发展的目标,将花椒确定为全镇“四大林果产业”之一,以党组织带动、合作社联动、群众全发动为引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脱贫户”运营模式,依托合作社技术优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逐渐健全从种植、培训、咨询、管理、采摘、烘干、分拣、包装、检测、销售等一体化服务体系,群众种花椒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今年,花椒产业我们能带动周边群众产生经济效益30-40万元。平时在我园长期务工人员有30人,一年共有80万元的务工收入,带动周边群众收入达120多万元。”宏昊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宏伟说。
2021年以来,清水县树立构建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片带的鲜明导向,紧扣干鲜果、中药材、畜牧、蔬菜、小杂粮“五大特色产业”,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递次推进”的思路,高标准推进马庙梁万亩苹果示范带、朱湾梁万亩核桃示范带、高桥河养殖示范带、白驼河流域千亩蔬菜示范带、成寺梁和代王梁万亩中药材示范带“五大产业片带”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模式,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完成复耕复种16.2万亩。种植各类粮食作物67.4万亩,完成果园提质增效管理46万亩,新增规模养殖场8个。种植蔬菜10.3万亩,总产值达3.38亿元。种植中药材播种总面积3.017万亩,总产量达1.01万吨,总产值达1.3亿元。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17乡镇69村232户“三类户”共种植各类中药材1250亩,落实补助资金113.1万元,全力推动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今年,清水县围绕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持续做大做强食用菌、饲草、苹果、马铃薯等产业,打造清水特色“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果品、蔬菜、畜产品、中药材等产业,扶持壮大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从生产资料供应到耕种收、产加销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从生产方式上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时下,在嘉泰牧业繁育牛养殖园区内,700多头膘情良好的牛正悠闲的沐浴着阳光,远处几栋现代化棚圈一字排开,饲料搅拌机,自动喂食车等现代化养殖设备停放其间,为园区内的能繁母牛提供充足的保障。
在养殖棚内,牛倌马胡正驾驶着自动喂食车给牛喂饲料。马胡是土生土长的台子村人。2018年之前,马胡一直在外务工,一年下来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家庭的开支。近两年,马胡来到嘉泰牧业务工,收入非常客观。
“我在这里干活已经有四年了,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现在的生活非常好。”清水嘉泰牧业员工马胡说。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园区需要劳动力从事牛舍除粪、拌料、喂食等工作,这为周围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共有6个村的群众在这里务工,每月都有2800-3000元的收入。
“嘉泰牧业经过10年的发展,牛存栏量760头。同时,以青贮玉米带动周边8个村庄来缴玉米和秸秆,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增收致富。”清水嘉泰牧业负责人王国锁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龙头企业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清水县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在金集、草川、土门、丰望等八个乡镇谋划建设八个高质量的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八个示范基地有序推进,预计9月底完成上养。八个示范基地可增加畜禽饲养量1.2万头以上,在畜禽扩求增量上重点实施基础牧畜奖补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全县可增加肉牛1.5万头、肉羊3万只、生猪4万头,进一步解决全县规模化养殖不足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清水县将坚定不移兴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能储一体清洁能源产业、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产业、园区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促进“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创新融通,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蔬菜大棚1000座、标准化冷库5座、养殖示范园30个。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狠抓万寿菊、金银花、沙棘等农特产品的深加工,加快建设“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及农产品加工基地”。持续提高“一区三园”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农特产品和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等工业企业扩量提质。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