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西湖镇:西红柿“链”出产业振兴新活力
初夏时节,瓜州县西湖镇的设施大棚里圆润饱满的反季西红柿层层叠叠,宛如晶莹剔透的红色玛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甜果香,奏响了丰收的序曲。近年来,西湖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深耕设施农业这片沃土,将小小的西红柿精心培育成乡村振兴的“金果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富民新路径。
走进西湖镇乡村振兴产业园,42座连栋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银色海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这片土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天然优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光照充足,为作物生长注入充足能量,也让西湖镇设施农业的发展如离弦之箭,按下“快进键”。
“以前靠天吃饭种大田,现在棚里种西红柿,收入翻了好几倍!”种植户李红旗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手中的剪刀在藤蔓间灵活穿梭。
如今,西湖镇的设施农业版图不断拓展。全镇已建成3个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西红柿种植面积突破530亩,日光温室与钢架大棚总面积超1000亩,形成了“一园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在西湖镇众健富硒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智慧大棚内,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与温湿度数据,水肥药一体化设备自动配比营养液,盐碱水淡化系统有效降低盐碱水中的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浓度……一系列“黑科技”让西湖镇的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通过轻简自控式无土栽培技术,我们实现了节水35%,节肥30%,西红柿产量提升20%,糖度达到12.6度,在高端市场供不应求。”西湖镇众健富硒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守福介绍道。
通过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西湖镇产出的西红柿色泽鲜艳、果形匀称、口感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普通西红柿高出2~3个百分点,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大幅提升。这些高品质的西红柿不仅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西湖镇的西红柿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西湖镇以试验田筛选比对新品种为目标,采取大田、钢架大棚、日光温室3种新品种试验种植方式,针对每一种种植模式,精心引进15—20个具有不同特性的西红柿试验品种。涵盖早熟、中熟与晚熟等多种类型,能够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确保四季有果。”瓜州县西湖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胡小倩说。
目前,日光温室新品种种植试验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5座温室的科学布控,成功引进20个契合试验要求的新品种。随着时令临近,大田与钢架大棚试验田的种植工作也已提上日程,近期将正式开展,经过多元化筛选,最终选育出3-5种口感西红柿新品种,以解决品种单一、阶段性市场空白的问题。
“西湖镇坚持全链条发力,构建起从种子到分级包装的标准化体系,对种子质量、管护标准、采摘节点、成分分级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市场认可度高、四季供应不断、经济效益显著的西红柿特色产业。同时,创新推行‘村集体+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合作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农产品采摘、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奋勇前行。”瓜州县西湖镇副镇长王永亮说。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