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草畜融合强势升级 “畜”势赋能乡村振兴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近年来,瓜州县紧盯特色富民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养殖优势,积极探索“草畜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以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走进沙河回族乡河洲村肉牛养殖户马华明家的养殖圈舍,整洁干净的养殖棚里健硕的肉牛悠然自得地嚼食草料,马华明正忙着清理牛舍、添加草料。
“我养牛已经很多年了,借助党和政府的产业政策,从一开始的几头发展到现在的养殖规模,积累了很多的养殖经验。今年我种了23亩紫花苜蓿和17亩玉米,准备全部储备成牛过冬的饲料,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开支。”说起和养牛相关的事情,马华明总能娓娓道来。
为了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沙河回族乡积极探索“种养结合、草畜融合”的发展模式,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饲草保障。同时,争取资金项目改善养殖基础设施,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肉牛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
“高标准养殖园区建成以来,在带动肉牛产业扩群增量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动员农户种植优质饲草,走出了一条草畜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沙河回族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陈治锋说。至目前,沙河回族乡肉牛存栏量达2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1200余头,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80余户。
在河东镇六道沟村养殖小区,一排排圈舍有序排列,消毒室、配药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农户们正在清理圈舍,圈舍内草料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六道沟村养殖小区建成于2023年,现肉牛存栏量304头,年出栏270余头,带动干零活的附近村民30余人,每年发放工资30000元左右。”小区养殖户许吉虎笑着说道。
河东镇积极开拓“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务工渠道,依托订单种植、机械入股、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5年,全镇共种植全株玉米13500亩,紫花苜蓿6600亩、小麦6200亩,青贮玉米220亩,预计今年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4万头只。下一步,河东镇将继续依托草畜产业扶持政策,构建‘种、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推动草畜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河东镇党委书记种军说。
产业有特色,发展才有活力。瓜州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不断调优种养结构、壮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打造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的“种管加销”高标准饲草产业体系,不断加快草畜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有效推动草畜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迈进,使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底色更加鲜亮。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