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粪肥还田企业“挑大梁” 创新“循环路”
“区政府补贴运费,鼓励引导农户把牛粪统一运到我们厂里进行集中处理。农户交完粪肥后,可选择兑换我们利用粪肥生产的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用于发展种植业,从而实现绿色种养循环。”日前,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前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资总监马金对记者说,自去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公司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新路子,研发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品,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有力助推了区域的种养循环发展。“目前,公司年产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达到10万吨以上,发展绿色种植基地4.6万亩。伴随着公司的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我们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大力增施腐熟农家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结构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升,有效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大型养殖企业在资金、科技、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消化、处理周边地区农户发展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生产有机肥,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发展,这是去年甘肃在甘州等12个县区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以来探索出的成功模式之一。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甘肃聚焦畜牧大县、粮食和果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创新提出了“粮-草-畜-果菜”“畜-沼-菜” “畜-沼-果”等种养循环模式,构建了“小型养殖合作社畜禽粪便快速建议堆腐还田”“中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一体化设施腐熟处理还田”“大型养殖企业粪污生产商品有机肥处理还田”“分散养殖户各自腐熟还田”“沼气生产企业沼液管道(沼渣转运)还田”等五大粪肥还田机制,带动全省农家肥施用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
以有机肥生产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创新粪肥还田模式。如今,这种做法也正在武威市凉州区的广袤大地上“开花结果”。
记者来到凉州区武南镇采访时,武威茂源农业科技公司的粪肥运输车正在向当地的种植基地运送腐熟牛粪。“这些牛粪是从黄羊、和平、武南等乡镇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手中收集的,在进行腐熟处理并经检测达标后转运到这里来还田的。腐熟牛粪运送至种植基地后,我们按照每亩地施用一吨的标准进行还田,每吨牛粪的收集、处理和转运,企业可获得96元的项目奖补资金,种植户或土地经营者只需承担30元的费用即可。”凉州区农技中心土肥站站长王祎说,去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凉州区坚持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线,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绿色循环为目标,以有机肥生产企业、沼气工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完善项目补贴机制,强化监管和监测评价,推广有机肥替减化肥、化肥减量技术,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建立了“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沼液管道+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收集处理+种植基地”“沼气生产企业+沼液沼渣转运还田”等绿色循环服务模式,培育了一批粪肥还田服务主体,在瓜菜、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上完成粪肥还田利用示范面积 16 万亩。
“借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我们着力构建粪肥还田循环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推动粪污利用化、环境友好化、化肥减量化、还田市场化、模式机制化,有力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王祎说。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化肥减量增效,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改善了农业环境,提高了‘甘味’农产品质量,加快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绿色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绿色种养循环,发挥项目试点工作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夯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崔增团告诉记者,为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甘肃将不断创新和完善粪肥还田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技术体系,通过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技术模式,创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高效实用的区域粪肥还田运行机制,持续提升“甘味”农产品品质,推动甘肃的“菜更香”“果更甜”“粮更优”。
编辑:王子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