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渭源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18年10月06日 渭源县农牧林业局


    近几年,渭源县紧盯全县135个重点贫困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200多万元,着力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依靠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益。
    一、着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打造产业扶贫阵地。各乡镇根据各自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中药材适种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扩大种植面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不断提高中药材品质。一是分类指导,扩大种植面积。在南部高寒阴湿区,主要包括会川、田家河、麻家集等乡镇的药材种植区贫困村,扩大以当归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专业村或基地建设;在中部川区,主要包括莲峰、路园等乡镇的药材种植区贫困村,扩大以黄芪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专业村或基地建设;在北部半干旱山区,主要包括新寨、北寨等乡镇的药材种植区贫困村,扩大以党参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专业村或基地建设。指导企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每年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每年扶持7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左右。二是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中药材生产标准,推广应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带动贫困户开展标准化种植,不断改善中药材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贫困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贫困村户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亩以上。三是加大种子种苗繁育力度,降低种植成本。扶持贫困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川熟地集中繁种、育苗。在道地产区每年建立党参、黄芪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组织龙头企业采取供良种、供技术和下订单的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集中繁种、育苗,通过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繁供比例,确保药源基地稳定,产品安全优质。率先在精准脱贫村倾斜扶持发展,每个村每年至少发展50亩中药材育苗,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标。四是采用“三变模式”,盘活资产资源。2018年,县上整合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采用“三变模式”,由渭源县裕兴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折股量化形式注入渭源县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寨镇大坪村,莲峰镇团结村、绽坡村,会川镇本庙村、罗家磨村分别建设党参、黄芪、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各1000亩,带动贫困户1000户,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连续分红15年。
    二、强化中药材产值保险力度,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以保障药农利益为核心,创新推出符合全县中药材种植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动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药农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扶持、银行配套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三位一体”综合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贷款扶持、项目补贴与标准化种植挂钩机制,解决贫困村药农种植前生产资金短缺问题,防范和化解中药材种植期间的自然风险和收获期市场风险,确保产业安全健康发展。2014-2017年共计承保20.24万亩,收缴保费2690.05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1618.49万元,农户自缴1071.56万元)。累计理赔2333.188万元,受益农户3万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0多户。实现了药农“春来苗肥可贷款,秋后算账不亏钱”的愿望,确保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三、发挥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引进培育壮大一批中医药企业,带动全县贫困村中药材产业的深度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鼓励中医药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创新帮扶模式,多渠道多形式促进贫困户增收。一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帮扶企业在中药材适种区贫困村筹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帮扶企业负责种苗、肥料等原料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带动贫困户开展标准化中药材种植。2017年亳春堂、德园堂、广印堂、国一堂、华庆堂等13家企业在贫困村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个,带动贫困户1200多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左右。二是“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标准化”模式。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跟合作社签订合同,统一品牌。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最后按照合同统一收购社员的农产品。庆坪镇樊家湾村渭水德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7户,为贫困户提供抗旱保水剂,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采用地膜党参种植技术指导农户种植党参,所产党参品质好,大货多,较正常大田种植增产30%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劳务输转”模式。鼓励帮扶企业,加大对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帮扶企业结合基地建设安排农民就近用工或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劳务输出,吸纳农民劳动力到帮扶企业就业,增加贫困村农民工资性收入。渭源县亳春堂药业有限公司吸纳13个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到企业季节性务工,年收入1.2万元以上。
    四、促进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中药材”等现代化手段,鼓励支持全县贫困户开设中药材类网店,拓展中药材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全县中药材成交量,增加农民收入。与餐饮业融合,培育发展一批饮食保健餐饮企业,大力发展药膳餐饮业及养生保健产品、大健康食品,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与种植养殖业融合,积极扶持发展药菜两用蔬菜、林下药材产业,扩大中药材品质资源。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在有条件的贫困村,积极推进养生保健型乡村旅游业,开发多样化中医药文化及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生态养生旅游、道地中药材科学考察旅游。通过与中药材相关产业的融合,培训、吸收贫困人口参与中药材产业开发全过程,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五、创新产业科技推广模式,推进“造血式”扶贫。在贫困村,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示范带动贫困户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标准,大力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及测土配方与节水抗旱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与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技术、循环农业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小区,积极推广使用仓储保质及产地初加工新技术,杜绝二次污染,不断提高中药材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稳定提高中药材价格。依托中医药产业项目,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科学化技术普及培训,确保贫困村户均有1人掌握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产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渭源县农牧林业局 渭源县产业扶贫督导工作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