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和政县发展“扶贫车间” 拓宽脱贫路子

2018年12月22日 和政县产业扶贫包抓工作队

今年以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的思路,按照省州委、政府的安排,采取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旧房屋改建扩建、企业新建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截至目前,和政县按照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四种模式建设扶贫车间7个,主要加工生产布鞋、服装、山野菜、掺混肥等,吸纳劳动力就业3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9人,妇女160人,每人月均增收1000元左右。

一、着眼长远,坚持在顶层规划设计上下功夫。一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微信、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引导企业或致富能人创建扶贫车间。广泛宣传脱贫典型,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自发脱贫,积极到扶贫车间务工。二是精心选择项目。综合考虑贫困户技能素质、用工条件,选准合适的项目。如马家堡镇发展布鞋加工,陈家集镇发展山野菜加工,卜家庄乡发展服装加工,这些项目工艺简单、易操作,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符合贫困劳动力的特点。三是合理选址建厂。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充分利用闲置办公用房、企业厂房、旧学校房屋建设扶贫车间,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群众、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工作的积极性。

二、强化激励,坚持在政策引导上真支持。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宣传等工作,做到贫困村、贫困户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在哪里。在扶贫车间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使该项目成为一项常态长效工程,县上从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特别是县政府借助东西协作扶贫资金为创建者给予5-20万元不等的初始创业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有效解决了企业初始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模式,坚持在积极探索中求实效。一是厂房式“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进行订单加工或原料加工,按件计酬。例如,在卜家庄乡松树村,以东西协作扶贫为契机,由企业建设就业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40余人加工劳保服装,新吸纳的贫困人员经过县职校培训即可上岗,产品销往广东、江苏、福建等各大劳务输转基地。二是居家式“扶贫车间”。通过“企业+贫困户”方式,贫困户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布鞋鞋底、鞋面加工等工作带回家加工。例如,在马家堡镇马集村东西协作巾帼扶贫就业车间,由企业将布鞋原材料发放到贫困户家里,贫困户妇女按订单任务进行布鞋加工,每人每天可挣40元-60元。该方式在充分满足贫困妇女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保证了家庭收入,实现了双赢。三是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例如,在城关镇三谷村东西协作扶贫就业车间,由合作社牵头,在流转贫困户土地的基础上,辐射带动35户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上半年主要从事红树莓的种植和管护,下半年主要从事红树莓的采摘和加工,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四是“互联网+”式“扶贫车间”。依托县内电商企业,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补充的“互联网+”式“扶贫车间”。例如,在和政县慧聚电子商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商扶贫就业车间,由公司遴选适合线上销售产品,大量收购农户种植的农副产品为原材料,吸纳贫困劳动力对原材料进行筛选、清洗、保鲜处理、包装等粗加工,最后由电商企业负责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推广,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服务,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扶贫网络销售模式,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四、强化服务,坚持在组织保障上出实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就业车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的工作职责,统筹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工作,确保扶贫车间健康发展。二是强化部门配合。相关部门、乡镇协调联动,安排专人主动与企业对接,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创建扶贫车间企业的水、电、路及各种手续办理问题。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整合人社、扶贫等部门专项培训资金,免费对到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户进行岗前培训,并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培训补助,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