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聚焦果品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攻坚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地势总趋向东北高、西南渐低,气候温和,属陇中南部温带温润区,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465.4mm,无霜期172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宜多种果树生长。近年以来,清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科学确立了建设全省核桃大县的战略目标,把果品产业确定为全县助农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性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干鲜果基地64.4万亩(核桃48.9万亩,苹果10.8万亩,花椒4.4万亩,大樱桃、葡萄、桃、李、杏等0.3万亩),其中贫困村建园22.1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建园14.7万亩,户均7.3亩,人均1.8亩。2017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4.84万吨,果品总产值10.12亿元,人均果品纯收入1970元。全县果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初步彰显。林果产业已成为清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扎根性支柱产业,苹果、核桃、花椒等经济果树已成为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树。
一是统筹安排抓规划,科学指导抓服务。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建设”的工作理念,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制订了《清水县果品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到了“总体有目标、长期有规划、年度有方案、乡镇有大点、村组有特色”。加强与各级科研院校和林果科研机构的联系,促进林果信息交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课题,创新机制,聘请林果专家、顾问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指导,着力提升贫困户科技应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果品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严把关口抓质量,以短养长抓套种。在贫困户建园工作中,严把规划设计、基础配套、苗木质量、工程整地、修根蘸浆、浇水回填、栽植覆膜、间作套种、检查验收等“九关”,实行“一招标、二考察、三合同、四验收、五建档、六追溯”的苗木调运管理机制,从源头上保证了建园质量。同时,对示范点新建核桃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提供套种所需种子、地膜,指导农户种植黄豆、箭豆、马铃薯等低杆经济作物,实行立体种植,不仅解决了核桃园短期收入问题,而且促进了核桃园的管理,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保障了建园群众稳定收益。
三是提质增效抓管理,靠实责任抓机制。按照“建成一片、存活一片、管护一片、见效一片”的贫困户果品富民产业培育思路,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出台了干鲜果园管理“园长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果园实际,实行一园一策,建立目标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着重抓好历年果园的补植补造、灭荒套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树越冬保暖防寒等措施落实,着力创建各级“园长”示范园,推动果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四是打造亮点抓示范,引领带动抓效益。坚持“办大点、树样板,示范带动促全面”的思路,在适宜区内采取“规模化、集中连片、整流域推进”的方式,整合财政、农综、发改、农业、林业、扶贫、水利等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西灵山、石沟河、铁炉梁、三湾梁、响水河、水清梁6个5万亩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形成了全县最大的特色农业基地。累计建成13个万亩核桃乡镇,110个核桃专业化村,2个苹果乡镇,5个苹果专业村,4个花椒专业化村,16个大户流转规模建园示范点。创建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8个、核桃标准化示范园6个。
五是围绕产业抓脱贫,入股分红抓“三变”。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强化精准扶贫理念,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紧盯产业增收短板,把贫困户户均建设2亩果园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硬指标,结合全县精准扶贫活动,由驻村工作队负责为贫困户帮建果园,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果园全覆盖,为脱贫增收夯实了基础。对栽后无人管或无能力管的核桃园,采取土地入股、大户承包、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统管、他人代管等形式,在不改变土地和果树权属的前提下,按合同或协议约定进行效益分红,确保干鲜果基地整体见效益。
六是广泛宣传抓推介,培育特色抓品牌。近年来,清水薄皮核桃“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品牌认证、推介和展评,进一步宣传了清水果品的知名度,为全县果品产业发展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清水县选送的核桃产品在第二届中国•浙江义乌林产品博览会上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奖;2012年注册了“清水核桃”域名品牌,“郭山”花椒品牌;2013年选送的苹果在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上获畅销农产品奖;2014年“清水核桃”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五大果品品牌之一;2015年9月,“俄矮二号”“矮鲜”“天汪一号”在全市花牛苹果大奖赛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和优秀奖;2017年清水核桃产品在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获优质农产品奖和消费者放心产品奖。(清水县产业扶贫包抓工作队 供稿)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