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庄规划蓝图绘就乡村振兴引领发展
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清水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围绕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目标,学习借鉴先进县区的经验做法和先进模式,以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按照示范村先行,精品村突出,达标村提升原则,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谋好局,开好头。
优化村庄规划机制,全民参与集思广益。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清水县村庄规划编制委员会,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各乡镇明确村庄分类,按照“先示范、抓精品、强达标”的工作步骤全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选聘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村庄规划工作,从村情、组情实际出发,从产业发展、用地布局、村庄建设、基础设施、风貌管控、项目安排等六个重点方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由各乡镇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地形测绘,邀请村组干部、乡土贤人、熟悉村情的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充分吸纳群众意愿,通过专业手段实现到规划编制中。全县先后召开现场会1次,村庄规划编制推进会5次,业务培训会议3次,多方位全面指导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突出村庄规划重点,应编尽编争优创先。2022年全县共确定乡村振兴示范村40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0个,精品村20个,达标村10个,已全部完成规划文本编制,其中18个村已完成市级专家组技术审查,永清镇苏屲村、白沙镇桑园村等10个省级示范村全部完成评审,正在按照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截至目前,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全县除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的9个村庄外,已完成120个发展类村庄(集聚提升类82个,城郊融合类34个,特色保护类4个)规划初稿编制任务,其中,已评审完成村庄规划初稿46个,红堡镇西城村等13村已通过县政府批复,红堡镇小泉村荣获2021年甘肃省优秀村庄规划案例,村庄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强化分门别类指导,彰显乡土文化特色。从村庄分类进一步明晰编制重点,34个城郊融合类村庄着重国土管制,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对城镇外溢功能结合村庄发展共同编制,对重点区域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要有竖向设计。4个特色保护村庄,重点挖掘轩辕文化、道教文化、民居文化、非子牧马文化,突出文化传承保护和地域风貌特色,挖掘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乡村。82个集聚提升类村庄,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统筹考虑产业区域化,风貌区域化协同发展,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促进农村居民点集中连片建设。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结合宅基地整理,未利用地整治改造,留足发展空间,推进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严控规划编制质量,层层把关绘就蓝图。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扎实推进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督促各乡镇依据《甘肃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对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重新调研,重新编制,力争规划文本符合《导则》要求。同时,依据“开门搞规划”工作要求,严格规范编制程序,形成了村镇初审,部门预审,市级专家组评审层层把关机制,对评审通过村庄规划在村内公示不少于30天。并邀请村组干部、乡土贤人、熟悉村情的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对规划成果进行审议,切实将群众意愿及村庄发展愿望吸纳上来,确保村庄规划符合民情民意,符合发展实际。
科学规划同频共促,协同发展落细落实。结合村情实际,按照已形成的“三线”管控格局,合理安排“三生”空间,科学规划用地指标,明晰主导产业,找准发展方向,具体风貌管控,确定治理措施。在产业发展和用地布局方面,指导各乡镇依据各村实际,巩固粮食功能区,优化特色林果区,突出康养项目试点区,确保产业发展科学,用地途径合规。在村庄建设和风貌管控方面,指导各乡镇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突出风貌管控,增强村庄特色塑造,以绿化美化为抓手,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村庄品质,优化管线布局,突出村庄风貌特色。在基础设施和项目谋划方面,要求各乡镇依据各村发展需求,将项目建设细化量化,明确建设时限,确保规划指导落到细处,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编辑:庄继龙